.2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烈士后代杨素的报国情怀
红楼梦中的林妹妹曾经写过一组诗来赞美历史上的奇女子,其中有一首写红拂女: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被林妹妹形容为只不过比死尸多了一口气的杨公,就是当时权倾朝野官拜丞相爵封越国公的杨素(妹妹骂人嘴挺毒啊)。看来杨素也挺倒霉,不但被红拂女给带了一顶大大的绿帽子,还被曹雪芹先生调侃了一把。
“红拂夜奔”的故事大家很熟悉了:后来成为大唐凌霄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卫国公李靖,去拜访杨素,在杨府不卑不亢侃侃而谈,在杨府中那位负责拿拂尘赶苍蝇穿红衣的侍女(也有说是侍妾)的眼中就是“长揖雄谈态自殊”。于是美人看出了李靖虽然现在屈居人下,但素质全面,将来一定大有前途,是个绩优潜力股,这就是所谓“美人巨眼识穷途”。她偷偷问明白李靖住的酒店,晚上就跑来找李靖,李靖感动之余,就问红拂女,你离开杨素就不怕他报复你吗?就不留恋他的身份地位吗?回答曰:尸居余气杨公幕——他不过就是比尸体多了一口气,有什么可怕又有什么留恋呢?于是后人评价:岂得羁縻女丈夫。
不管这个传奇故事有几分可信性,但对杨素的评价确实是冤枉的。杨素绝对是一个文武全才,隋文帝杨坚曾经在公告天下的诏书中称赞他“谈文则词藻纵横,论武则奇谋迭出”,这个评价倒是十分中肯。
一、杨素之文
以文来说,他的诗在精警凝练之中,有一种劲健质朴的气息。《隋书》中的评价是“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一改当时所流行的齐,梁轻薄淫靡的诗风。据说是曾经有文集十卷,但后来流传下来的不多。当然,不仅仅是做诗,他的书法很好,尤其草书和隶书更是飘逸潇洒。此外,他的文笔也很好,不仅仅是寻章摘句的酸秀才,在杨坚没有篡周之前,杨素就已经很受周武帝的重用,常命杨素起草诏书,他不用打草稿,下笔就写,其文立成,而且词义兼美。
除此之外,杨素胆大心细而且口才好善于言词,有一个例子就能说明。杨素的父亲杨敷,在北周和北齐的战争中战死了——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说他是烈士后代的原因——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估计和《集结号》中谷子地的兄弟们一样,明明是烈士,却给整成了失踪。杨素自然不爽,当周武帝执政后,他上表申请烈士后代,未获准许,但杨素却几次三番连续上访,把皇帝搞烦了,下令要杀他。杨素毫无惧色,高声而言:“臣事无道之君,死其分也。”武帝被骂为无道昏君,不但不加怒,反而觉得杨素敢做敢为是个人才,于是就赦免了他,并且给杨素的父亲追封,最重要的是逐渐对杨素逐渐加以重用。
在这件事上,杨素一是心细,看出了武帝是胸怀大志的英明君主(事实也是这样,如果不是周武帝短命,统一天下是早晚的事,更不会有隋文帝这一号了),非常爱惜人才。通过上奏请恤,显示了自己的孝心,即使触怒武帝,也不是非死不可的大罪,何况越是有志向的君主越是要收揽人心,不会轻易背上一个滥杀无辜的恶名。
二是胆大,激起周武帝的怒火之外还要火上浇油,再痛骂一番。即便是有人能和杨素一样心细,但敢不敢这样付诸行动还真的要考虑考虑。
三是巧于言辞,一句豪言壮语,表现出自己的胆气和才能。其实他的父亲到底是不是烈士已经不重要了,之所以能受追封,都是自己儿子的功劳。还有一点更值得玩味,杨坚在周武帝执政之前可没敢这么折腾,因为那个时候是睚眦必报的宇文护掌握着大权。杨素也是一个很识事务的人啊!
这句慷慨激昂的“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来自他的一首出塞诗。当时是开皇十八年,突厥侵犯边境,文帝命杨素任灵州道行军总管,出塞讨之,这首《出塞诗》应该是那个时候写的。原文是:
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
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