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河让大家畅所欲言,但并没有人主动开口。
不仅先后顺序有门道,万一说的不好,还容易沦为笑柄。
吴梅见此,开口道:
“整部剧的高潮,在几次位于洛阳的大战,洛阳皇宫是全剧出现最多的建筑,我建议修整一下西晋的洛阳宫城,大军在各个大殿之间突击穿梭,多方兵马的反复拉锯,都是很关键的地方,所以宫殿的布局不能出问题。”
宫黎也说道:
“年前国外根据亚历山大大帝死后,继承人互相竞争的事迹,拍了一部《继业者战争》,也是王室内乱,争夺不休,反响很不错,我们可以参考一下。”
两个导演开口之后,大家轻松了许多,关世也不客气,等了几轮后,直言道:
“剧本里对嵇康的刻画,有些问题。”
“剧本里的嵇康,不拘世俗,宁愿打铁也懒得理会等在门外,出身高贵、官位显赫的钟会,他不畏强权,在好友山涛出仕后,直接与其绝交,他高风亮节,不愿与司马氏同流合污,临刑前一曲广陵散洒脱至极。”
“但这样的嵇康,能像黄老师刚才所说,被观众们看做当时的人们,对时代的一种抗争吗?”
云以安奇怪的问道:
“不是吗?剧本里的嵇康就是一个直面惨淡人生,不畏强权压迫的斗士,不就是黄老师所说,乱世之中传递出来的光芒,正能量吗?”
好些人都在点头。
关世也不卖关子,一针见血道:
“剧本里的嵇康,太特别了,太高傲了,他的抗争,不具有普遍性,嵇康这样的人,又能有几个呢?”
刘和伟迟疑了片刻,表示赞同:“说实话,我也感觉嵇康太过超脱了,能感觉到他个人的抗争,但感觉不到共鸣。普通人到不了那个层次。”
黄海河轻咳了一声:
“不错,当时写剧本的时候,我也觉得嵇康有哪里不对,但就是说不上,我知道了,你的意思是,尽量刻画出嵇康人性的一面。”
关世道:“我有些想法,黄老师可以参考一下。”
“剧里可以着重刻画嵇康矛盾的一面。”
“嵇康虽然不搭理权势者,但他也曾满怀抱负,官至中散大夫;山涛出仕后,他直接与其绝交,《与山巨源绝交书》名垂千古,但他临死前,却又把儿子托孤于山涛。”
“他不拘泥于世俗,不畏强权,连死都不怕,但死前却写下了《家戒》,告诫儿子嵇绍慎于待人接物,不能像自己一样把高官晾着不理,也不要拒绝朝廷的征辟。”
“这就是嵇康矛盾的地方,剧里不用太多表现,只用顺嘴提一句,让人们了解就可以了,这些矛盾点,可以让嵇康更人性化,更亲切。”
关世打开了话匣子,开口后,就没停过,他可没忘记自己演的不止是嵇康,还有嵇绍:
“同样的矛盾也出现在嵇康的儿子嵇绍身上。”
“有关嵇绍的评价,一直是分为正反两面,大家都知道著名的嵇侍中血,嵇绍为司马衷尽忠而死,毫无疑问的忠义。”
“但是,西晋已经被定性为一个垃圾政权了,晋惠帝司马衷智商还不咋地,更要命的是,嵇康就死在司马衷老爹手里,在这种背景下,嵇绍为司马衷尽忠而死的行为,可以算作一种愚忠,甚至是不孝。”
“我看见剧本里有王褒的戏份,王褒也是作为全剧里的光点而存在,他的老爹也被司马昭杀了,不过和嵇绍不同,他终身不出仕晋朝,甚至不向西坐,完全可以和嵇侍中血放在临近的剧集里,将两人的做法形成对比。”
“忠孝不能两全,这是嵇绍最大的矛盾,但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
“嵇康的死,已经被定性为人们对时代的抗争,可如果按照原剧本来写,嵇绍为司马氏尽忠而死,这所谓的抗争,岂不是变得二世而亡,一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