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举是比较有效果的。
至少就赵大魁得知的,就有几家与唐家或其他几家来往的商户、官员,都开始与他们撇开关系。
赵大魁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人家的生意店铺都吞并。
这也是赵小舟的意思。
赵大魁回来了,但他是个待不住的人。
互市市场既然已经开了,他是见过当年那种交易的盛况的,隔了这么多年,他想再去看一看。
唐景云一听他形容的要去的地方,脑子里顿时闪过一个地名。
棉花是离瓣双子叶植物,喜热、好光、耐旱、忌渍,适宜于在疏松深厚土壤中种植。
而唐景云这边位处多雨的南方。
正常来说,棉花基本三、四月份播种,经过大概两百天的生长期,九、十月份进入收获期。
唐景云从肖老板那里拿来的棉花,是六月下旬种下去的,到现在五个多月了,棉桃都快吐絮了。
正常来说,唐景云种下的棉花是没得收的,但因为恒温树与养料的原因,它所需要的一切都从这两者当中汲取到了,所以才有了收获。
但之后的推广种植,却没这么简单了。
唐景云用养料喂出来的种子质量好,最多也就使其以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些。
想要彻底改变棉花的生长习性,那是不可能的。
而赵大魁说的那个地方,是非常适合种花棉花的。
但是普通老百姓对一个新的事物接受起来都需要一个过程,
不能唐景云跑过去说,啊,你种棉花吧,这个好。
光靠说的没谁那么傻就直接相信你。
所以唐景云让赵大魁到了那个地方后,看看有没有土地卖。
若有就先买上几百亩屯着,等以后棉花推广的时候,她领头种给当地百姓看。
赵大魁这次也没空手过去。
他揣着银钱,带着手下人,买了一批货,走的陆路就过去了。
赵大魁走后,唐景云闲着,整天和赵小舟玩玩亲密小游戏,赵大矛他们却是忙了起来。
茶山占地将近一千八百亩。
按照一亩茶地两个采茶工的最低要求,这一座山需要的总人数接近三千六百人。
虽说可以在附近村子招工,但是这里村与村之间的距离大多都不怎么近的。
古代出行不便。
若是现代社会,每天开车来回接送这些采茶工就行了。
这里却不行,要么修路建立马车接送点,要么修宿舍提供吃住。
唐景云是倾向前者的。
有那修宿舍和吃住的花费,还不如把周围的路面修好,
这是造福好几代人的好事。
然后茶山下,唐景云留了一块挺大的地。
除开一部分晒茶的空地,都要建成炒茶房。
茶叶摊凉用的竹篾、炒茶用的锅炉灶头,都需要在二月之前建立好。
唐景云种甘紫雀木和种茶的时候,赵小舟都不在。
两人回来休息了两天,这一天一早,唐景云就带赵小舟去了鲤水村。
紫雀木离成熟还早,得明年四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