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二年(764年)秋,第聂伯河下游两岸熟了。
扎波罗热,不不不,他现在叫虎踞城,或者叫西京城,刚刚落成不久,正以雄伟、盎然之姿横跨于第聂伯河上。
整个城池分为三个部分:
东岸的是东城,西岸的是西城,中间的河心岛,也就是后世的霍尔蒂恰岛,现在被改称为龙盘岛的岛上则是大秦帝国的皇宫,帝秦紫禁城是也。
东西两城都是方形的格局,设有四座城门,每座城门后面则是长约一百米,宽约二十米的内马面墙,可以一次性投入一千精锐骑兵,或者两千精锐步军,作为外出出击之用。
两城的周围都引入了第聂伯河的河水作为护城河,护城河与城门连接处设置有吊桥。
由于龙盘岛的存在,大秦帝国就能截断一处河流,然后在岛屿与大陆最窄处进行正式桥梁的建设,眼下两座分别连接东西两岸的大型石桥已经建好了,石桥采取了混凝土墩柱与中国传统石拱桥相结合的形制,桥面是平的,宽约十米,可以并排通行四辆载重马车。
城池完全是中式建筑,城墙外层包砖,还是闷烧的大青砖,中间夯土,在第聂伯河两岸,有的是优质的黏土,城墙普遍高十五米,平均宽三米。
城里的布局、风格也是典型的中式,飞檐、青砖、碧瓦,十字大街,带有浓郁中式风格的古朴、整肃。
在城池的正中都设有高大的钟鼓楼,每当整点钟鼓声响起时,三座城堡里的居民都听得到。
东西两座城池都是按照周长二十里建造的,中间有十字大街,将整个城堡分成了四大部分,每一部分里也用十字街分成了四个坊区,正中间则是衙署、钟鼓楼、部分驻兵所在,也相当于城堡的内城。
两城的钟鼓楼都在二十米左右,在用上混凝土后,可以方便地布置旋转楼梯而上,龙盘岛上紫禁城正中也有一处钟鼓楼,不过他的高度达到了惊人的三十六米!
此时,四十四岁的孙秀荣正站在钟鼓楼的最上层,沐浴着午后的暖阳和不时袭来的北风静静地凝视着他的城池。
整个紫禁城的周长约莫八里,宫城位居正中,四周则是军营,他的三个卫尉营:博格达、博格拉分驻南北,阿斯兰营分驻东西。
在靠近第聂伯河的地方,设有大秦帝国中央官署,东侧以勤政殿为主,也是礼、户、吏三部衙署所在,加上督察院、按察司,也是尚书右仆、礼部尚书马璘的衙署所在。
西面以武德殿为主,也是兵、刑、工三部衙署所在,加上理藩院,也是尚书左仆射、大都督、兵部尚书荔非守瑜衙署所在。
在皇宫里,内务府也一分为二,设有两处衙署,分别由内廷总管、副总管进驻办公。
在东城,设有大秦帝国综合军事大学,目前校长是由中尉、墨尔根营都尉纳伦晓风兼任,每年招收步兵、骑兵、炮兵、海军四类学员一千,当然了,在东边的顿涅茨克大草原上,还有真正的骑兵学校,那主要是培养低级军官的。
在西城,设有帝国最大、专业最多的大秦大学,每年计划招收各类学员两千,目前校长由第聂伯省布政使、毕业于原都城阿利施天山大学的席元敬担任。
在东西两城的外围,一眼望去都是金灿灿的一片,微风吹过后,麦浪此起彼伏煞是好看,阵阵麦香沁人心脾。
在虎踞城的周围,方圆五百里的地方,已经迁入了五万户波斯移民、五万户大唐移民(来自陀拔思单)、五万户密特拉+胡拉米移民、三万户来自吐蕃的吐谷浑、苏毗移民,一共是十八万户,接近百万人。
抵达虎踞城附近后,户部出动大量的人力将其混编在一起,以一百户为一村,一千户为一乡,五千户为一县,六县为一郡的大致安排布置在广袤的黑土地上。
如此一来,在虎踞城的周围就有三十六个县六个郡。
加上以前以第聂伯河西岸的安特人、达契亚人、罗马人为主,以利沃夫、维琴察、敖德萨为主的三大郡,整个以虎踞城为中心的第聂伯省(后世乌克兰)就有九个郡,近四十万户,两百万人!
这如果加上第聂伯河东岸的马扎儿人以及迁徙到顿涅茨克大草原的博格拉部牧户,总数接近两百五十万!
两百五十万,已经与之前整个科萨汗国能够控制的人口相提并论了,也与时下依旧以汗国自居的保加尔汗国(保加利亚)、阿瓦尔汗国(特兰西瓦尼亚)加在一起的人口差不多了。
加上布置在该省的十四万正规军,单单该省的力量就足以应对来自北面接纳了维京人当领袖的斯拉夫瓦良格部、波兰人的祖先维斯瓦部、东面的佩彻涅格部以及西面的保加尔汗国可能出现的攻击了。
而孙秀荣亲领的六个卫尉军、中尉军,一共三万多人,本身就是最大的一支机动力量,虎踞城落成后,他又从新来的吐谷浑、苏毗、马扎尔、胡拉米、密特拉、波斯人中拣拔了部分年轻人,新增了四个大营,两个列入中尉军,两个列入卫尉军,如此一来,拱卫都城的军队就增加到五万五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