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学习领域来划分的话,这世上有适合学习的人跟不适合学习的人。
换句话说,有些人并非真的不爱读书,只是他的读书天赋实在差了些。
施清河不在此列。
他能够进入泉州五中的实验班,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
前世的施清河在整天打瞌睡、稳定班级最后一名的情况下,能够在高考前最后一个月抱佛脚,最后成功考上一个正儿八经的本科,这同样证明着施清河的学习天赋是不差的。
大胆一点,天赋异禀!
在有了教材、公式、跟答案的配合下,施清河开始进行学习。
现在还有文理分科,施清河选的是理科。
六个科目,施清河最具基础,最有把握的是语文跟英语。
这得益于前世的施清河曾经在外国游荡过两年时间。
学科英语极其注重语法,但真实情况是,国外英语交流,其实不怎么注重语法。
这是施清河后续需要去弥补的知识。
语文更不用多说了,这是一个只要天赋好,一整个学期都不用上课也能考班级第一的科目。
虽然背诵的古诗词、篇目施清河已经忘记绝大部分,但一些深层次的记忆是怎么也消除不了的,只要稍加提示就可以再次捡起。
之后是数学。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这是施清河脑海里下意识想出来的内容。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是施清河前世大学专业所学习的一门科目。
猜猜他是什么专业?
像类似生物、化学这些需要长时间背诵的内容,且没有连贯性,施清河要重新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
大学对现在的施清河来说只是一个跳板,它的选择在施清河看来并不重要。
很多学生,包括当初的施清河在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都陷入了专业选择困难症。
但真实情况是,专业的选择,在整个志愿填报的内容中,并非是最重要的一个选择。
相反,在某个程度来说,专业选择是最不重要的。除非是那个专业具有极强的专业性!
在社会上,毕业生从事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的情况比比皆是。
普遍来说,填报志愿的考虑从大到小应该是——大学>城市>专业。
专业是最后才需要考虑的内容。
城市最好选大一点的城市,因为大城市网速好,打游戏比较得劲。
开个玩笑,因为大城市能够让大学生更好地接触到社会,或者在兼职、实习的时候拥有更多机会,毕业后可获取的选择也相对较多。
但如果大学依旧是上课-食堂-宿舍打游戏这样三点一线的话,不论是什么城市都没差别。
做好笔记。
按照生物学来说,人的学习能力在16-18岁的时候达到顶峰,此后人的学习能力就在不断下降。
这时候的施清河,其实就是天赋最高的施清河。
再加上拥有上一世的心态,沉着的心境,不会再因为简短的学习而变得心烦意乱,不再有青春时期的伤春悲秋而分散注意,施清河惊讶地发现原来高中知识并不像自己脑海里想象得这么艰难!
这些隐藏在脑海深处被尘封的深层记忆被施清河用纸质课本一点点的唤醒。
最后的两个月,将以前丧失掉的高中知识弥补起来,俨然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尽管因为时间紧凑,这个可能性依旧微乎其微。
但是——
“当你选择面对困难的时候,其实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
提着0.5mm的好得利签字笔,施清河继续背诵练习着化学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