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的调教过于复杂,这里直接给出一个总结来,现实中喜欢玩车、改车的朋友,可以直接复制下来拿去用。
1、基础公式:
(1)前轮抓地强、后轮抓地弱:转向过度;前轮抓地弱、后轮抓地强:转向不足;
(2)轮胎接触面积与抓地力呈正相关;
(3)轮胎受到的压力与抓地力呈正相关,但不是线性关系,压力增加,抓地力也会增加,但增幅变小;
额外:轮胎抓地力会随胎温升高先增加后降低。
2、轮胎:
提高胎压(接触面积变小),可以增加直线速度,降低胎压,可以增加弯道速度;
提高前轮胎压(前轮抓地力变弱),改善转向过度,反之,改善转向不足。
3、空动:
高下压力,提高弯道速度;低下压力,提高直线速度;
调高前翼,增加前轮抓地力;调高尾翼,增加后轮抓地力。
4、四轮定位:
倾角(camber):降低前轮内倾角,可以降低前轮抓地力;降低后轮内倾角,可以降低后轮抓地力;赛车一般前轮-2到-4度之间,后轮-1到-3度之间;
束角(toe):toe-in(正束角,内八字,转向不足),toe-out(负束角,外八字,转向过度);赛车一般前轮为负、后轮为正。
5、悬挂:
前硬后软,转向不足;
前软后硬,转向过度。
(1)防倾杆:过弯时,抬高内侧,降低外侧,因为增加压力,会使抓地力降低;增加防倾杆硬度,会降低轮胎过弯时抓地力。
调软前防倾杆(增加前轮抓地力)、或调硬后防倾杆(降低后轮抓地力),转向过度;
调硬前防倾杆(降低前轮抓地力)、或调软后防倾杆(增加后轮抓地力),转向不足。
没有防倾杆侧倾严重,影响重心,甚至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