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陈廷敬与张英胡思乱想的时候,教室外钟声响起,一堂课已经结束,在老师下课声中,原本安静的教室又开始了喧闹。
大约一炷香过后,下一堂课开始,与上一堂课几人听得毫无昏昏欲睡,没有任何的新意相比,这一堂课是数术,课堂上讲的是四则混合运算,各种括号的运用让旁听的几人听得一头雾水。
尤其是课堂上使用的那种源于天竺的数字,以及加减乘除符号,更是让陈廷敬眼前一亮,若是将这些数字引入大清户部,会减轻户部多少压力。
就连原本对华夏学堂的教学有些失望的张廷玉也打起了精神,对于张廷玉来说课堂上所讲的这些东西如同天书一般,对于张廷玉来说,对于数术的理解只有一些简单的加加减减和九九乘法表。
张廷玉两堂课都听得是昏昏欲睡,上一堂课听得昏昏欲睡,是因为课堂上讲的太简单,而这一堂课昏昏欲睡是因为听不懂。
两堂课上完之后,便到了中午开饭的时间,余震瀚便邀请陈廷敬与张英和小张廷玉一起在学堂的食堂吃一顿午饭。
在食堂里陈廷敬与张英发现了让二人惊讶的一幕,余震瀚居然付钱给食堂,这让二人感觉非常的不可思议,怎么说余震瀚也是在为公家做事,还要自己花钱?
在吃饭的时候,陈廷敬忍不住问道:“郑氏怎么如此刻薄,余先生为郑氏做事还要自己私人出钱?”
余震瀚微微一笑,解释道:“学堂是教育部门,与礼部并不是一个部门,而且我们前来学堂参访,也没有事先报备,学堂的经费有限不可能承担我们的伙食费用。
某只能自己垫付中午的伙食费用,食堂会开具今日午餐花费的票据,某拿着票据回到礼部报销。这是我华夏的财务制度,任何的公务花费都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张英看着眼前的这一餐荤素搭配的饭食,问道:“余先生!这样一顿饭需要多少钱?”
“我们吃这一顿午餐需要十文钱,”
“十文?每天十文钱,这些孩子的家庭能够负担得起吗?”张英质心中充满了质疑,大清普通百姓做工一天的收入也就三四十文,给孩子吃一餐饭就要花费四分之一,还有孩子读书的费用又要多少,家庭日常的柴米油盐要不要开支了?
“孩子们是免费享用的,这个费用是由教育部拨付,我们需要付钱是因为我们不在教育部的拨款范围之内!”
“余先生是说学堂的孩子吃饭都是免费的?”
“只要是华夏治下,所有的孩子包括午餐在内的读书费用都是免费的,家庭只需要负担孩子一些笔墨纸张的费用。
我华夏的纸张生产工艺非常先进,生产的纸张价格便宜又好用,满清治下应该也有我华夏的纸张出售,而且我华夏推广硬笔字,孩子书写使用的笔墨纸张比使用毛笔的耗费要小的多。”
“余先生确定所有的学堂都是如此待遇吗?”
“二位若是不信,等到对安平熟悉了,可以自己走访不同的学堂,或者寻访一下各个地方的百姓,再说我华夏境内你们那边的细作应该不少,这样的消息不会传不回去吧!”
张英老脸一红,他哪里敢说满清上下没人相信细作传回去的消息,甚至认为细作有可能是已经背叛了朝廷。
就是现在陈廷敬与张英也是半信半疑,要知道郑氏这种教育方式是需要投入大量的钱粮,这需要郑氏要有雄厚的财赋。
学堂的午餐谈不上可口,只能说不难吃,这样的饭菜对于陈廷敬与张英来说只能说勉强入口,可是两人清楚,在大清治下,大多数人家是吃不上这样的饭菜的。
窥一斑而见全豹,由此可见郑氏的财力非常的雄厚,完全有统一天下的财力基础。
吃完午餐是一个时辰的休息时间,为了保证孩子们在下午都能有精神读书,学校强制所有的学生在教室里趴在课桌上睡觉。
虽然这样睡不是很舒服,但是能够保证孩子的头脑清醒。下午的第一堂课就引起了张廷玉极大的兴趣,这是一堂科普课。
课堂上老师用一个水晶制作的三棱镜成功地将阳光折射成了一道绚丽的彩虹, 通过这个小实验给孩子们讲述了雷雨之后出现彩虹的原因就是因为光的折射与分解形成的。
通过这样的小实验,一下子就将孩子们兴趣吸引,让孩子们知道了为什么雷雨过后会出现彩虹。
虽然这些科普知识只是最基础的光学知识,但是却打开了孩子们的视野,原本这些天象在百姓心中都是上天的警示,除了焚香叩拜、就是各种生活禁忌,比如一些地方就有一种说法,彩虹不能用手指指,会烂手指头。
一个下午,张廷玉都沉浸在兴奋之中,他是真的很想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陈廷敬与张英更是震惊不已,自古以来解释天象那都是天家的专利,哪个民间敢私自解释天象,那可是犯了天条。
这郑氏竟然这么公开地给学生讲解天象,二人也很震惊,两人从来就没想过天上的彩虹竟然是光线的折射现象。
课堂上老师还讲解了日常见到的很多种光的折射现象,比如把一只快子斜着放进清水里,就能看到快子神奇地折弯了。
这些日常中经常看到的现象,却没有人仔细琢磨原因是什么,而郑氏已经将这些日常见到的现象进行了总结。这样的一堂课,学堂命名为‘自然’。
一天的学堂体验,让陈廷敬与张英产生了绝望的感觉,和郑氏相比,大清处处透着愚昧,彷佛郑氏才应该是天下的未来。
回到馆驿之后,陈廷敬将张英拉进自己的房间,沉声问道:“敦复!你觉得我们还有与郑氏谈判的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