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议朝廷!”“诋毁陛下!”“诽谤!”这些足够让吴璘掉脑袋的罪名又安排在了他的身上。
如果是个文人,说不定也就流放了事,但是武人可没有这样的优待,这些罪名一旦做实了,流放都算得上对于吴璘的仁慈。
“这是为了大宋!”每一个弹劾吴璘的人都是这么说的,在他们眼中一个对陛下心中有怨恨的人不能掌兵,以前他不管事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现在这个人振作了,就必须要处理。
即使是这个人可能有不满也不行。
吴璘的言行被一条又一条的汇报给朝廷,他的话语一句又一句的被解读,其中有的意思是吴璘真实想要表达的,也有的意思是吴璘被别人认为想要表达的,在这方面,大宋的官员很有经验。
当年他们能够用“莫须有”的罪名干掉岳飞,那么现在他们也能干掉吴璘,更何况吴璘还真的说过有些话语。
随着对于吴璘的弹劾越来越多,刚开始的时候王刚中还替吴璘辩解了几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刚中也不干了,他觉得再解释下去,他自己都要折腾进去,在这时候明哲保身才是最重要的决定。
吴璘有罪,整个大宋都弥漫着这样的气氛,即使有心人想要为吴璘开脱,也不愿意涉险,毕竟吴璘那一战真的自身有一些问题存在。
唯一能够替吴璘开脱的人只有陛下了,但是现在的陛下显然被吴璘那些喝醉酒之后的话语气到了。
在众多的“文学家”解读之下,吴璘显然在醉酒之后对陛下没有什么好话,有些话听上去没有什么的问题,但是仔细解读和思考之后,可以明显的发现,吴璘就是在那边阴阳怪气,是一个老阴阳家了。
陛下并不是一个大度的人,虽然陛下自己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但是每一个朝廷中人都对这件事情有所了解,即使他们嘴上不会说出来,但是他们的心中却是非常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了。
当年很多人都反对处理岳飞,赵构都有能力处理岳飞。现在很多人都赞同处理吴璘,而现在陛下的威望可是远超当时,他要处理吴璘根本不需要金牌。
只需要朝廷的一纸诏书。
当朝廷的诏书到了巴蜀的时候,吴璘只能放下自己的兵权,亲自前往临安,解释自己的行为。
当然他也有其他的做法,比如,他可以向金人投降。但是这样做的风险很高,一方面是他的手下不一定会听他的,而且王刚中一定会对他有所防备。另外一方面是金人负责巴蜀的张中彦和他有仇,他不知道投降过去的结果会是怎么样的。
还有另外一点值得他忧虑的是,他吴璘并不是一个孤家寡人,他身上带着吴家的印记,整个吴家可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他自己可以投降金人,但是他投降所产生的影响会对整个吴家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虽然他知道自己的下场可能不会太好,但是接到了诏书之后他只能前往临安。他在去临安的路上还是想着那个拜访他的人告诉他的话语,他只希望那个人没有失信于他。
吴家的人都知道这样一荣俱荣的道理,为了吴璘,吴家的人也开始活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