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林波也是自感大吃一惊,没有想到,走出来的三位老者,正是国内现今最顶尖的几位古文物专家。看样子,三人刚刚已看过了那幅古画。如此一来,自己倒也正想借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听听他们看过此画后的高见。
“嗯......根据初步的验看,我们三人都觉得,暂时并无可以推翻其是真迹的确切发现。”
中间一名老教授率先给出了答案,而旁边一名高个教授则继续补充道:
“尤其是画上所盖的那枚私印,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与我们现存古籍资料中建文帝朱允炆的私印基本吻合。而这枚私印自建文四年时燕王朱棣攻破南京、朱允炆下落不明后,也离奇失踪了,学界一直认为有极大的可能是被逃走的建文帝朱允炆一并带走了。如今这画上竟然重又出现。因此,此画是朱允炆所绘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这么说来,画肯定是真的了?!”
记者们一边听得连连点头,一边在纸上奋笔直书,唰唰地将几名专家的话都立刻记录了下来,同时进一步地追问着,想从专家口中得到一个更加确切的答案。
“这个嘛......”
最后那名专攻古画方面的老教授似乎是考虑到严谨性,在斟酌了一番用词后,这才缓缓说道:
“毕竟后面还需要对私印进行更加精密的对比与鉴定......但是,就目前所知的信息来看,的确很难排除其是建文帝朱允炆所画真迹的可能。不过......”
“不过什么——?”
记者们一看最后这位专攻古画的老教授似乎心中仍有疑虑似的,不禁瞪大了眼睛,异口同声地问道。
“不过......如果此画为真,那么建文帝朱允炆在绘画上的艺术造诣,实在是令人惊叹。事实上,原本也发现过朱允炆一些零星的手书文字,只知其书法清秀,却从未有画作留存于世。姑且不论此画是否为朱允炆所作,这画中的画功、技法,乃至整体的气势与神韵,都堪称一幅名画佳作。”
“哇——”
听到老教授居然这样讲,记者们不禁发出一阵由衷的感慨与赞叹。
“皇帝”加“画家”,这两个元素加在一起,本身就足够吸引眼球了。
而且还是丢了皇位的皇帝,外加隐居时所画的佳作,还有其失踪后的历史之谜。这是多么好的新闻题材啊!
虽然意犹未尽的记者们还想继续刨根问底,希望挖出更多的宝贵信息,但三名国宝级的古文物专家此时已在安保专人的护送下径直离开了。
“这样看来,基本十拿九稳了啊!”
“的确,之前进去的国际科学鉴定小组,用同位素测量的方法来推定年代,也已确定,纸张与墨迹的年份都符合明朝初期。再加上刚刚三位泰斗级专家所说的那枚建文帝朱允炆的私印......无论怎么看,这幅画都肯定是真迹了!绝对没跑了!”
“嗯,而且这画居然还被老教授如此褒奖。就算退一万步、不是朱允炆画得,估计也是一件珍品!”
......
简单交流过意见后,几名记者似乎都已找到了发稿的一致方向。
“嘿嘿,看来倒是省了我们的事儿了。”
站在旁边的赵启豪此间一直在听,这时不禁轻松地嘀咕着,同时对李林波低声提醒道:
“不过,就算走过场,林波你至少也要认真点儿啊。场面上还是要做到位的,我回头也好向公司交待。”
谁知,李林波却没有理会,只是静静地等候在原地。
而此时,大概是觉得后面来此凑热闹的其他各方鉴定者,想必也都会是相同的结论。就算有个别哗众取宠的持异见者,也没有多少权威性与说服力,足以使社会各界认同其观点。
比如,就像眼前这位两手空空、甚至什么鉴定仪器也都没带的李林波一样......
于是,在简单扫了眼名不见经传的李林波一眼后,几名记者便马不停蹄地跟随着三位专家离开、忙着出去立即发稿了。
“该你们了。时间是20分钟。请抓紧。”
这时,一名安保人员走上前来,在又一次仔细核实过赵启豪和李林波二人的证件之后,面无表情地说道。
之后,二人便走入这间并不宽阔的展厅,来到了一台特制防弹玻璃柜前。李林波终于见到自己的鉴定对象,随即开始了安静的观察,目不转睛地凝视着柜中的这幅所谓朱允炆真迹。
而对古画并不感兴趣的赵启豪,却仅仅打量了几眼那幅古画,随后视线便在展厅各处游荡起来。看着厅内四角严阵以待的安保人员,以及无处不在的监视摄像机,仿佛在这厅中被严密监视的不仅是这幅古画,也包括自己与李林波两人的一举一动,都同样正被几十双眼睛所瞩目,赵启豪不禁暗暗嘀咕道:
“乖乖!我还是第一次见识这样的场面。看这架势,就不可能是假画啊......”
此时的李林波,则紧紧皱着眉头,像中了魔一般,紧紧盯着这幅真假未定的《大明江山图》。
恍惚中,一股难以名状的奇妙感觉,逐渐涌上李林波的心头——
只是,这种怪异的感觉,却似乎并非梦里曾见过此画的似曾相识。甚至,眼前的这幅画,与模糊回忆中梦里所见的那幅画也并不相同。同时,还有一种与之前自己曾看过的无数明代古画所不同的、说不上来的违和感......
不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李林波心中更为强烈的一种直觉,则是对于眼前这幅画的一种莫名熟悉!
就好像,这幅画......
出自自己之手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