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街,又名‘鸬鹚径’,以界碑石为界。东侧为沙头角,西侧为新界。八十年代最为鼎盛,香江回归后消退。在万元户都极为罕见的时代,但中英街里几十万、百万元户都比比皆是。
如果说深圳属于特区,那么沙头角的中英街就是特区中的特区。
80年代在深圳有两种人最有能耐,一种是能够以牌价互换港币的,另外一种就是能够办理进入中英街许可证的人。
曾几何时,这条全程不足一公里的中英街,巅峰时期的游客超过十万人次!可见其繁华!
“表叔,你让我们找什么人?我眼睛都花了。”杨文坐在树下,脚前一地烟头。哈欠连天,直揉眼眶。“我们都在这坐了两天了!”
那天到了沙头角,陆远说要找人,结果自己在中英街前转悠了两圈,什么都没做,结果就让他坐在这里看着那些人进去,再看着哪些人出来,最好记清楚模样。
原本以为跟着陆远出来混大码头,没想到却被安排这种差事,也不知道陆远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不过这几天他也弄清楚,这条中英街就是香江和深圳交界的一条小街,界碑处有人把手,一般人过不去。
“让你看着就看着。”陆远也盯了两天,满眼血丝。
“表叔,昨晚上那灯你看了吗?咋那么亮堂,照的和白天一样。”杨文想到昨天晚上中英街上的灯光,我滴乖乖,他从来就没见过那么亮的灯。
“那叫水银灯!”陆远随口回答,分了刚买来的咸菜包子,自己吃了两口,齁咸齁咸,赶紧灌了两口水。
沙头角不通电,夜里只能用点煤油灯。中英街那一边,港英政府的照明工具是48支水银灯,明晃晃,隔着好几里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到时候赚钱了,我们也买一台回去,放在堂屋。晚上不怕走夜路,比手电还冲气。”杨文接过包子一阵啃,也齁的不行。
叼着包子的陆远,听到这话差点没笑尿。这会连城区通电的都少,更何况是农村,“买回去也得有电用才行啊!”
“还要电啊!装电池不行么?”杨文问了一嘴。
陆远表示不知道怎么解释,信息的落后造成了很多人的愚昧无知,对着灯泡点烟锅子在后世看起来是天大的笑话,但却是这个时代的心酸。
“不说这个,我让你看的怎么样了?”
“看清楚了,昨天那个老太太又来了,她这两天,天天往街上钻。”
“到时候他们出来了,你指给我看。”
八十年代的中英街是水客天堂,赚的就是一个奇货可居。能来深圳的,削尖了脑袋都要往这里钻。购物、付款、开票都要排队。就连一块力士香皂,都有人抢着买。
录像带、录音机、计算器、电子表、成衣,更是畅销货。
陆远知道这里有钱赚,但不知道具体细节。更不可能在街上随便逮着人就让他帮自己从中英街带货,他胆子大,可不代表蠢。
所以就让杨文在这里盯着。
能进出入中英街的大体是沙头角本地人,十天半个月去一趟中英街都算勤。所以陆远就让他们盯着那些一天进出三四次,甚至好几次的。
这些人十有**都是带货的水客,找到这些人再顺藤摸瓜,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