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陛下真实的想法,詹徽不敢妄加揣度,但是由储君之位延伸出来,他能够想到的,便是党派的攻伐。
所谓国本之争,历来便是如此,陛下莫非是想将这些争端,掐灭在萌芽之中?
燕王……燕王……
詹徽心底轻声念叨着这个名字,心头一颤,是了,燕王常年身处北境,在朝堂之上并无根基。
他若是成为储君,所谓的党派自然无法形成,对于所有的朝臣来说,燕王都相当于是一个新的投资。
但若是朱允熥殿下和朱允炆殿下二人,则大不相同。
朱允熥殿下,身后站着的是以凉国公蓝玉为首的外戚势力,人数众多,再加上凉国公的性格,未来朝堂之上,很可能成为一言堂。
而朱允炆殿下,虽说没有强势的外戚,但是朱允炆毕竟年幼,无论是威望还是资历,都无法服众。
到时候凉国公蓝玉为首的外戚势力,必定会和依附朱允炆殿下的太子党,彼此明争暗斗,消耗国力。
明白了!
詹徽心中念头通达,顿觉一切尽在把握之中,思路猜透,所能够做出的选择,自然也不用多说。
当即,詹徽没有犹豫,直接道:“陛下,微臣以为燕王殿下英明神武,宽严并济,知人善任,谗间不行,用兵应变,机智神勇,应当立为储君!”
旁边跪着的刘三吾跟见了鬼一样,瞪了詹徽一眼,心中尤自无法理解,为何在这短短的半盏茶时间里,詹徽的说辞便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随着詹徽表态,很快,礼部尚书任亨泰,刑部尚书杨靖也齐声道:“陛下,微臣以为,詹大人所言有理,应当立燕王殿下为储君。”
随着表态的人变多,从众心理之下,户部尚书赵勉,兵部尚书沈溍,工部尚书严震直也纷纷表态,支持燕王朱棣为储君。
其中缘由,不少人心中并不清楚,但见到同殿为官的其他人如此,自然也纷纷应和,很快,局势顿时一边倒,唯有翰林学士刘三吾苦苦咬牙支撑。
“陛下不可,既立燕王,老臣担心日后祸事将起,从此开杀伐之端啊,还望陛下三思而行。”
刘三吾独自支撑着,死不松口,但朱元璋也并非一定要让他同意。
实际上,当詹徽开口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件事情绝无问题了。
这具老朽身躯遗留的威望,为他立储转移国运,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仅仅是一点点话语的运用,就足以改变这些臣子的想法。
方才那短暂的时间之内,臣子脑海中所思所想,他并不清楚,但观其面色感其呼吸,绝不是一场简单地思索,绝对是头脑内的风暴。
他并未有理会刘三吾的言辞,道:“此事就如此定了,詹徽,由你负责拟旨,明日朝会宣读。”
詹徽一愣,随即恭敬道:“微臣遵旨。”
待出皇城,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刘三吾老迈之躯,此刻须发皆张,目如烛火,怒视詹徽,叱骂道:“詹徽,你身为臣子,为何行此不利国家社稷之事,你可知立储之事,关系到国本,稍有不慎,就是江山动荡!”
赵勉也有些狐疑,问道:“资善,你这样做法,的确让人起疑,可是想到了什么?”
面对众人的疑惑,詹徽轻叹一口气,道:“诸位大人,可还记得逆贼胡惟庸。”
听詹徽提起这个名字,一众臣工顿时面色一变,胡惟庸这个名字,说不熟悉,那绝对是假的。
“胡惟庸这等逆党,早被陛下诛杀,你现在提他作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