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地方适合登陆,什么地方可以突袭那叫一个门清,自然也成了推进速度最快的一路。
先是程名振在李祐的指挥下带兵趁机行军至卑沙城下,之后席君买率先攻上城墙。
这还没到五月,李祐麾下的唐军就已经攻克了卑沙城,俘获男女八千多人。
而另一边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大军进至辽东城下。
在李世民亲临辽东后,唐军士气大振,攻克辽东城,李世民设辽东城为辽州。
六月,李绩率军猛攻白岩城,李世民亲临指挥,白岩城守将孙代音被迫投降,李世民以白岩城为岩州,以孙代音为刺史。
同月,唐军进围安市城。高丽派高延寿、高惠真统兵十五万救援,李世民、李绩布阵,大败高丽军,是役唐军歼敌二万人,俘虏无数,高丽举国震动。
而李祐那边也是一路高歌猛进,张亮在他麾下一直比较安稳,也没出历史上反叛的那档子破事,程名振也算是如今数得上号的猛将了,加上李祐麾下还有薛仁贵和席君买两位无敌猛将充当先锋,简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敌人的动向总在他的掌控之中吗,打过几仗以后李祐就已经成功的在大军之中树立了自己的权威。
何况登陆作战的这些人中还不乏隐隐拿他当土皇帝,唯他之命是从的武装商队中人,此次算是作为志愿从军的,对他一直是言听计从,也确实取得了丰硕的战果。
自然整个一路大军都对他信赖有加,对他的命令执行起来也不带打档的了。
那边李世民没采纳先攻弱城,后攻安市城的正确建议,而继续围攻安市城的时候,李祐已经打下了将近半个高丽,跑去安市城下和李世民汇合了。
人马多了,李祐这边又是挟大胜之势而来,刚搞定另一路高丽援军,让高丽这边已经到了无人可派的地步,再对付起安市城自然是手到擒来。
李祐当然不能去抢李世民的风头,也不可能让李世民收回成命,把李绩吆喝的屠城的命令给取消了,那样岂不是弱了唐军的名头,也是减了几位主帅的威信。
既然说了破城之日就是屠城之时,那就一定不能让他们好过了。
李祐自个带着麾下,先去把安市城周围的弱城全给剪除掉,让安市城彻底变成了孤岛,没了倚靠。
又把高丽的另一股援军也被干掉了的消息给送到了安市城内,然后李祐就老实的跑去了安市城的背面,替李世民他们的大军阻挡高丽内部可能的援军,也是彻底断了安市城的退路。
既如此,李世民麾下大军士气大振,加上李祐派了席君买和薛仁贵两员无敌猛将帮忙统领先登,一举攻上了城头,就此城破!
之后的事情自然不用多说,对于压抑了许久的众兵士来说,大概可以算作一种另类的狂欢吧。
但是有了这么一遭,周围的城市在震怖的同时也都走向了两个极端,在面对唐军的攻伐时,要么痛快的开城投降,彻底放弃了抵抗,要么就选择了顽抗到底,连老人和孩子都上了城墙。
在费劲的完成了一次跑马圈地,剩下的只有顽强的抵抗,很难再有快速推进,而后方时不时就有零星的反抗的情况下,辽左又早寒,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且军粮将尽,李世民遂于贞观十九年九月,下令从高丽班师。
此役攻拔高丽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等十几城,历经新城、建安、驻骅,安市三大战,杀敌六万多人。
而唐兵死的了也就千多人,战马因为有了马蹄铁的保护,死伤也少了许多,足足比历史上少了一半。
虽然没能一鼓作气的攻下高丽的全境,可也打下了高丽的大半地盘,即便未尽全功,也绝对算不上是失败,这可真的是战略撤退。
李世民其实有那么一点后悔,就是刚开始的策略出了问题,要是不屠戮安市城的话,说不定这一趟就能毕其功于一役。
眼下吗,还是先稳住阵脚,消化掉已经到手的地盘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