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亲!不赔款!不纳贡!不割地!
这“四个不”,程处渊说的义正言辞,掷地有声!
空旷的两仪殿内,甚至传来了程处渊刚才说话的回音。
其实这四句话的原话并不是这个。
不和亲!不赔款!不纳贡!不称臣!
这四句话,来自于后世的明朝,一个真正做到了这一点的王朝。
明朝的第三任君王明成祖永乐帝和最后一任君王明思宗崇祯帝。
前者迁都北平,后者吊死煤山。
这也就是紧跟着后面的那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由来。
只不过这两句用在这里并不合适,所以程处渊并没有说出来。
程处渊将最后的“不称臣”改成了“不割地”,原因其实非常的简单。
因为“称臣”这件事,是从后面大唐被消灭开始的。
当然,如果真的有杠精要杠,那当时没有建立大唐的李渊也算一个。
为了平定天下,李渊选择了向突厥妥协,等到平定了天下之后,李渊立刻翻了脸。
但那的确是不算一个王朝,而且像是这种势力,其实还有很多很多。
但是真正一个中原王朝向异族称臣,第一个做这件事的是后晋,然后影响最大的是两宋。
后晋不过持续了十几年的时间,在五代十国那个复杂的年代,后晋只不过是茫茫历史上的一粒尘埃罢了。
但是两宋不一样,因为两宋持续了三百一十九年,而且这三百一十九年中,大部分的时间,宋朝都是向辽国称臣。
当然,如果一定要反驳,从1004年的檀渊之盟开始,宋朝只是朝辽国纳贡而已。
但是实际上,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原王朝第一次出现了年年向异族纳贡的画面。
或许在后世很多人眼里,这一次檀渊之盟有很大的正面作用,至少宋辽之间,至少有百年的时间不再发生战事。
但是必须要说明的是,这一切的和平,都是建立在岁币的基础上!
每年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
到了1045年,岁币变成了三十万匹绢,二十万两白银。
这些钱,史称“岁币”!
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对于“岁币”这个称呼!
如果仅仅只是给辽国纳贡也就罢了,当时区区弹丸小国的党项族人。
想想看,当时的北宋已经没有北方大部分的领土,这就是所谓的燕云十六州。
至于南宋...
程处渊根本连想不去想南宋了。
比起北宋来说,南宋简直是耻辱了!
所以现在再想想,当时虽然只纳贡,名义上是兄弟之邦,但是实际上呢?
汉唐之和亲、两宋之岁币。
仅仅是大唐一朝,和亲的次数就达到了十七次,更讽刺的是,其中有八次来自于唐玄宗执政的时期。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可是大唐最为鼎盛的时期。
也是历史上公认的唐朝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按照这个年代的说法,关于和亲这种事,既然老祖宗曾经做过,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做?
的确,大唐和亲的开头,的确是从李世民开始的。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