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李信继续说道:“赵太初求我,作为中人,保个媒,劝说红娘子答应这门亲事,我一想,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便应允了。就将红娘子的戏班,召到家里,向她提起这门亲事……”
李信一边说,负责记录的师爷一边刷刷点点,记录口供。
“……谁知道,那红娘子一口回绝,不肯答应这门亲事,净说难听的话,说什么一朵鲜花绝不能插在牛粪上,她还骂我,收受了赵太初的贿赂,黑了良心出卖人格,坑人害人缺德作损,辱没祖宗八代,猪狗不如,将来要下拔舌地狱……”
县令听着,怎么觉着有些不对味儿。
李信这不是指桑骂槐吗?收赵太初的贿赂,出卖人格,坑人害人……这些话是骂谁呢?
“等等,”县令瞪着眼睛喝道:“李信,你此话是何意?”
“县令大人,我是转述红娘子的话啊,她就是这么骂的,另外还有很多难听的话,既然您不愿意听,我就不再细述了。”
“哼,你赶紧说,是怎么勾结匪寇的。”
“是,您接着往下听嘛,那红娘子不肯答应,我有什么办法,只好去向赵太初回覆,事情我没办成。那赵太初很不满意,骂我废物……这事儿本来就应该了结了,可是赵太初那人,您不知道,他的绰号叫做‘阴魂不散’……”
“废话,本官知道。”
“哦,您知道那就更好了,他这个人最有泥腿劲儿,绝对是不肯罢手,对我说,不如就把红娘子给硬抢过来,来个霸王硬上弓,我赶紧劝他,不可,红娘子手下戏班人马,个个武艺高强,来硬的,只怕占不了便宜。赵太初这个人,咳,要不是阴魂不散呢,他又想了个主意,对我说,他认识黑风山里的一股匪寇,让我悄悄去联络,请他们下山,帮助对付红娘子的戏班人马……”
李信睁着眼睛胡编乱造。
经他这么一说,“勾结匪寇”的人,倒成了赵太初。
编得还有根有叶儿。
县令问道:“你的意思是,你们俩人共同勾结?”
“大人,我只是叙述事情经过,怎么判断,那是您的事。”
“那……后来你去找过黑风山的匪寇没有?”
“本来是要去的,这不是还没来得及去,就被您给抓来了嘛。大人,您这个办案速度,可真够快的。草民佩服之至。”
说完了。
师爷也记录完了,写了满满当当几大张纸。
顺便说句题外话,师爷写字的速度,怎么这么快?
其实这是门功夫,叫做“速记”,并非用汉字把人说的每句话,都记录下来(古代繁体字笔画繁多,一个字就得写一阵子),而是用一套特定的符号,标记大致内容,很多字都用一笔代替,甚至一句话,他只画个符号,就代表意思了,以后再慢慢抄录。
县令听了李信的话,深思起来。
对于李信这番“交待”,他相信吗?
当然不会。因为这本身就是一桩冤案,是赵太初跟他勾结,故意陷害李信。县令的心里跟明镜似的。
但是县令打得是另一套算盘。
把李信定成“铁案”,是板上钉钉的,而再利用他这一套口供,去给赵太初将一军,就更合算,还能趁机再敲赵太初一笔竹杠。
那岂不是更加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