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总不能写:“因为某国将要解体,极度缺乏副食品,而飞机却滞销吧”。
这么写,那等于是告诉大家,某国就要解体了。
虽然这样的文章,在当下的新闻报纸上,确实有不少,但总体上是处于被批评状态的。
大部分人都说这是危言耸听,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是西方世界的刻意宣扬,必须值得警惕。
如此环境,你说若是这样“明目张胆”的写入小说,其结果可想而知。
不过模糊改编处理,那就不一样了。
这个界限必须要把握好,不能太过明显,也不能一点也不“映射”。
总之,就是要把握好“尺度”。
“北方某国就改成西方某国,且临近北冰洋,至于哪一国?干脆就写S国好了,交易原因的话,就写西方某国因自然灾害,加上国家工业极度偏向重工业,乐意和某国商人达成一桩副食品换飞机的交易。”
这样改编之后,“映射”就小多了。
而且看上去剧情也稍稍合理了一下。
当然,更重要的是,最后“点题”时,也将会更好写一些。
毕竟,他的这篇小说不仅仅是要写出一桩“离奇冒险交易”故事,还要点出深层次的教育意义与哲理。
至于到底是什么样的教育意义,那还不简单。
无非就两个,从大局来看,就是一个国家不能只看重重工业实力,也要扶持轻工业,尤其是副食品工业,要做到均衡发展。
从个人来看,这篇小说也给人以“三思而后行”的启示,换而言之,那就是绝对不能盲目自信,既要量力而行,也要大胆尝试。
可以说,这篇小说不管是剧情,还是立意,完全符合《小说选刊》提出的要求。
而且,这小说的主题也与当下改革开放的话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点,这部小说与他的小说《南飞》与《那人,那山,那路》,从本质上是一致的。
只不过,前者主角的是“大人物”,而后者皆都是“小人物”。
但是,三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都是在改革开放这个大背景下,不同岗位,不同领域的人,做出的不同选择而已。
不说一脉相承,但至少是符合《小说选刊》所需文学题材的。
而且,这《小说选刊》可是国家级别的文学期刊,所刊载的作品风格自然紧跟时事,他这篇小说,既有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也有对北方某国乱像的“映射”,刚好是属于当下的“热门”话题。
“对了,差点给忘了,还有小说名字了,我必须得好好琢磨一番。”
突然,贺云又想到了什么,他将刚刚所想到的粗略大纲,写在稿纸上后,又开始思索这篇小说的名字来。
“虽然故事离奇了一点,但总不能直接以罐头换飞机为名吧,这样是不是显得太直白了一点?”
的确,想想一篇立意如此之高的小说,却取了这样一个浅显的名字,这与《小说选刊》的风格明显不符呀!
再说了,他好歹也是今年“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的获得者之一,总能如此显得“没文化”。
“要不,就取个……”
PS:昨天,编辑跟我说帮我争取了一个限时免费推荐,具体哪一天还不知道,但应该就最近几天,大家可以免费观看,无须订阅,这几天我也会照常更新的,限免后,会有暴更,估计一天四到五更,或者更多吧,谢谢这段时间以来,大家的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