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honestyc.com
字:
关灯 护眼
龙城小说网 > 南明日不落 > 206 太子殿下的日常(三)
推荐阅读:

206 太子殿下的日常(三)

上海大概是现在17世纪亚欧大陆上唯一的一座不夜城,到了晚间,城市中的路灯便会亮起来,虽然白明修还没有让科技树跃升进入电气时代,不过发电机、输电线路以及电灯这些局部的科技树已经给点亮了。

其实白明修觉得自己现在让手下的科技人才们去搞内燃机、无线电报一类的东西,还是有希望在短期内成功搞出来的,只不过系统反复要求过他,不能让他将科技树点得太高,否则将会引来不利的后果。白明修也就索性没有让人去做,毕竟蒸汽机的科技树他都没有完全点好,而且就算弄出了内燃机等东西,他现在也不具备大规模开采原油和冶炼原油的能力。

这座城市已经逐渐变得有人烟起来,虽然大明复国军独立旅仍然作为“禁卫军”在军管这座城市,不过白明修已经陆续放了很多人进入上海,毕竟他将理政院迁了过来,而且还开始运营上海的各种工厂,甚至之前白明修还搞了一波骚操作。

因为许多江南地主掌握过于庞大的土地,白明修就搞了一套换地政策,1:3兑换澳洲、爪哇或缅甸土地,1:1.5兑换四川土地,或者用100亩土地兑换一套上海的洋房。不换基本上是不行的,按照递进地税的缴纳办法,那些土地可能几千几万亩的地主们,光是一年的地税都可以让他们轻松破产。大明新行的地税是征收明两,而且跟收成完全是无关系的,就是一种单纯的财产税。比如在江南,个人拥有50亩以下土地是不征收的,50亩以上就开始征收,基本在500亩以上,地税就会收到田亩市价的50%。

许多大家族不得不将田亩分配于族中人丁,但是财产权给到个人家庭的时候,再想要凝聚回到大家族,就非常困难了,毕竟地权办公室只认他们签发的田契。

多少江南地主并不能够理解这个时节以100亩江南的田产换一套上海的房子是多么有先见之明的事情,尤其是他们很多人发现一套所谓的洋房也就是200多平米,甚至后院都不如他们一进小房的院子大。

大多数大地主在没办法抗拒新规定的情况下,只得选择了跨区换地,以及将土地卖给公家,或将土地转租给新成立的农业合作社。转租给农业合作社的土地,只需要缴纳最低一档的地税,而且农业合作社会跟地主签订一个长约,比如20年之内承包,头五年免租,后面十五年一次付清,或者付给他们租金。

农业合作社是不跟地主们签订收成比例租子的,因为这种情况又等同于旧有的租佃制度了。农合的背后是强有力的政府支持,等于半强行的将土地从地主们手里集中起来,再交给农民们进行耕种,而且是组织农民们进行合作耕种。

中国实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国家,每个地区的情况就不太一样。农合的形式也必须搞得多种多样。在江南这边,大明的分田基本上给到每户的田地相对比较少4-10亩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每个村的所有农民家庭都加入农合。农合作为基层组织,安排农民们的生产和其他活动。更主要的,提供农民们良种、农业技术、肥料以及未来可能提供更多农业机械。农民在完成自留地的耕种之后,如果还有剩余劳动力,则耕种挂在农合下面的土地,手法上既包括承包自种,也包括共同耕种。承包自种的形式,其实等于将土地以不剥夺土地所有权的形式,从地主手中流转到了农民手中;共同耕种则是计工分,多劳多得。

农合的另一大作用,就是协调经济作物的耕种,经济作物直接导向现金的收入,从而可以很好地改善农民的收入。而即便是粮食,农合直接对接国有粮食公司,以统一价格向各农合收购,粮食公司的价格是稳定的,算是一层保险,防止出现丰年粮贱,多收了四五石结果导致破产这种事。

大多数江南农民是还没有意识到农合到底是怎么样一种强大的存在,不过看在分地免粮的面子上,农民们还都是非常积极地入社。

大多数江南地主对于朝廷一系列的新政还是搞得有些心惊胆战,这个大明跟以前那个让他们占尽便宜的大明已经全然不同了。不是没有人想过搞事抗拒,但是前段时间郑成功在江南搞得轰轰烈烈的清肃活动,已经让许多士绅名流破家破产,甚至给发配到了海外,众人基本上只能噤声,甚至这一时期还有很多士绅写诗讽刺,说光复后的大明还不如鞑子仁慈。

这当然是胡说八道,在舆论中只能算是一种非主流。江南也已经开始刊行大量的代表官方声音的报纸和杂志,舆论已经很好地控制在了太子殿下的手中。新学也开始蔚然成风。

毕竟清廷当初可是敲诈勒索,什么招数都用,更是杀了不少人。太子治下,一切依法办理,经济类的罪行除非重大,不至于死罪,最多也就是罚钱,或者就是给扔去爪哇岛。于是乎,从这个时代后,吴语中就有了一些谚语,例如死去爪哇一类的词,用来骂人。

说起来,上海的洋房还是有些富户用土地换了来。一些人已经知道靠土地八成是很难赚钱了,在看到工商政策向好的局面,就来到上海来经营商业。很快地,第一批十七世纪的炒房团已经出现了,只不过现在的炒还比较初级。

毕竟,一个如此与众不同的现代城市,宽敞的水泥马路和路灯,有着各种各样的工厂和商业公司,有一个通达各地的大港口,善于商业的新兴资产阶级已经看到了利益潜力,如同嗅到血腥的鲨鱼一样,开始逐渐涌入上海。

东方魔都也就是在1662年的冬天开始,逐渐展现出自己的魔力。从那个时候就定居上海的江南人们,总是自居正宗老上海,甚至很多年后都还夸耀,自己曾经在什么馆子见到过年少时的太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