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既然皇帝见到了,没什么反应就没事,不然肯定会找两个小子问话的。只是现在就开始给太子培养班底是不是有些太早了?要知道现在的李世民可是正值春秋鼎盛,根本不用着急这么早的确定接班人的。
同时鄂国公府上也是同样的对话。只是尉迟恭更是直接一些,听完了尉迟宝琳讲述的事情,告诉他按照本心去做就可以了,不用管那些有的没的,该交朋友交朋友,他们家只要紧跟着皇帝的脚步就行了。之后就不管了,和两位夫人大朵快颐起来。
以现在大唐的周边形势,他们这些开国大将还是不用担心鸟尽弓藏的,虽然随着梁世都的覆灭,大唐基本上实现了大一统,可是周边各个方向还是有敌人的。北边的突厥就是大唐最大的敌人,现在他们的兵权也并没有解除,只是没有一直住在军营罢了,每隔几天,还是要去训练士卒的。为的就是准备和突厥的大战,年前被人逼迫到城下的耻辱,他们大唐的君臣都不敢有一点的忘却。时刻在准备着,寻找机会,一雪前耻。
另一边在回宫的路上,李世民也是在和长孙聊着李承乾的问题。
“观音婢,咱们这个大儿子现在是真的长大了,有着梦中的生活积累,思想也是成熟了。你看他今天的举动,已经知道要团结弟弟妹妹了,而且也知道要结交朋友扩充自己的势力了。”李世民笑着道。
“可我看承乾并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只是单纯的想要交几个朋友吧。”长孙抚着肚子轻声道。
“现在可能还没有什么想法,但是发展到了一定的地步之后,很多事情并不是他自己就能决定的。有些事情就是他自己不愿意做,也会有着别人在后面推动的。”李世民对于这种事是深有体会的。到了那时还真的就是你死我活的地步,你不主动出击,只能看着别人成功,自己的下场就在别人的手中了。
就像前年的时候,他自己还没有决心,可是麾下的人已经就承受不住那种煎熬了,一个个的被调离了京师权利中心,要是不反抗的话,等待他们的只能是一步步的被蚕食。你要是不行动,就是自己麾下的人也都会慢慢离开的,毕竟别人跟着你都是有利益诉求的。注定要失败的人是没人会跟随的。毕竟谁都不会拿自己的生命不当回事。
可以说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李世民占了多少主动性,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麾下的推动肯定是要占据很大的原因的。没有长孙无忌的夜到秦王府献计,没有房玄龄、杜如晦的擅自返回长安,没有感受到的尉迟恭、程咬金、秦琼等人的哭诉,他怎么会那么那么快的就下定决心发动宫变。
当时要是他不下手,众位跟随他打天下征战的文武们都已经决定避走乡野,不愿甘受迫害了。要是真的手下没了这些文武官员的辅助,他也就只能束手了。
别看当初进入玄武门的只有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屈突通、张士贵九人,可是事情发生了那么久宿卫京师的部队却是没有赶来,因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在外部有着程知节、秦琼、段志玄等大将带兵阻挡震慑!
可以说李世民当初的发动的政变就是各方面推动的结果。所以他特别知道到那时根本就是身不由己。不过李承乾现在的情况还是很不同的。他那时候的麾下都是跟着他南征北战的,关系不一般。而现在天下大定,李承乾结交的也都是小一辈的,就是想要有什么想法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他并不是很在意。
“等春耕过后,我打算让承乾到军中历练一下。”李世民道。
“这是不是太早了一些?”长孙担心的问道。
她心里也是怕以后会出现不好的事情,要知道一个人有了军权,想法可能就会改变了。
“不早了,这小子现在也到了要接触一些军事的时候了。作为大唐的太子,不通军事是不行的。”
纵观历史,有过战争经验的皇帝和没有过战争经验的皇帝是完全不同的。在底气上就是不一样的。
此时的李承乾还不知道自己的军旅生涯这么快就要开始了。不过就是知道了他也不会有什么抵触的,军旅生涯也是值得回味的。不经历一次总觉得有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