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威脸上不动声色,心中暗自骂何妥祖宗十八代,这混蛋果真是自己的克星,一来就拆穿了自己手段。
杨广也怀疑是苏威搞的鬼,只是苏威也不知策论的题目,所以只能解释为苏威猜对了题,然后到处宣扬,以达到压住“苏威和杨集争尚书省大权”的舆论。杨广虽然没有证据来治苏威的罪,心中却是恶心得不行。他深深的看了苏威一眼,向众臣问道:“此事关系重大,诸卿可有其他看法、或不同见解?”
“圣人,老臣认同何祭酒的说法,且有补充。”说话的是新任大理寺卿赵绰,此人正直刚毅、廉洁奉公,先帝时期便执法不阿、恭谨恪勤而名传于世,以“处法平允,考绩连最”升为大理寺丞,并在开皇八年担任西南道行台尚书省民曹,此后一直在益州任职,将民事、桉件处理让人无法挑剔。杨广就是看中他的能力和品行,故而将他调来当大理寺第一把手。
杨广抬头示意:“赵卿请讲!”
“喏!”赵绰一丝不苟的行了一礼,这才一步步分析:“据老臣所知,出题官员非是职事官,而是闲散官员,圣人让他们出题之前,以外出巡视名义使其与其亲属分别,其中还有大量真正出巡官员做掩护。即是说,在出题之前,连他们本人都不知道自己负责出考题。”
“出完题,题目就被封存起来。而出题官员则被圣人着人移送到人所不知之处,加上题目尚未印制,泄题的可能微乎其微。
老臣这番浅析加上何祭酒两个不合理的的理由,那么连微乎其微都没有了。”
这一番分析,使猜中题目这个概念更加稳固了,杨广点了点头:“赵卿所言不错,请入座!”
“谢圣人。”赵绰行礼落座。
杨集思忖片刻,向内史令萧玚吩咐道:“萧相,稍后草拟告示,就说泄题事件为假,此乃有人根据当前时事所猜,其目的是牟不法高利,而不是朝廷官员泄题,此后遇到这种人,举报有重赏!”
沉吟半晌,又说道:“另外将何祭酒那两个不合常理的理由、赵大理之论也附上,好让大家相信朝廷、相信官员、相信朝廷保密之严、相信朝廷对科举的重视。”
“臣遵命!”萧玚应了一声
“何祭酒。”杨广目光看向何妥:“出题这方面,你比较有经验,新题目就由你与杨主薄、崔秘书丞、秘柳秘书监负责。”
“臣遵命!”何妥和杨坦、崔赜、柳拚一起起身接令。
。
。
。
解决了泄题事件,杨广说起了另外一件事:“名门世家衣食无忧,无论是财力、师资也好,还是书籍、学习氛围也罢,都远远超过寒士,如果名门子弟成绩优秀,我一点不会觉得意外。可是我看了各州甲乙两榜前十名士子试卷,竟然发现乙榜考生的策论文章远比甲榜的优秀。我感到不可思议之余,也在思考问题出在何处?诸卿能否给我一个精准的答桉?”
刹那之间,殿内安静了下来,没有人敢出来回答。过了半晌,被定义为寒门代表的高颎起身一礼,肃然道:“圣人,老臣有话说!”
杨广顿时双眼一亮,点头道:“高相请讲!”
“喏!”高颎很是光棍的说道:“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个政权的官场为世家门阀所把持,然世家子弟多数是夸夸其谈的清谈之士,能大用的实干之力少之又少,各个政权为了选拔更多优秀人才、实干人才,便萌生了科举般的‘举明经’,但是九品中正到我大隋仍然大行其道、各级官职仍然被无才无德的世家子弟所把持。故而,臣在开皇七年建议先帝设立科考,以取代腐朽的九品中正,自此选官不问门第。另外建议先帝科考初期不能急功近利,最后更有了各郡每年选送三名人才入朝参与秀才科、明经科之政策。这也是科举之初始!”
杨广听得都傻了,若不是高颎自己说出来,他至今都不知道科举是高颎在推动,当他一想到专门搞世家门阀的《大索貌阅》、《输籍定样》尽皆出自高颎手笔。所以对于高颎之说,他便深信不疑了。
好家伙,竟然藏得这么深!幸好自己爱才心切,没有弄死、没有亏待曾经反对自己老高;若不然,不仅就会损失一个天大的大功臣,还会导致自己留下千古骂名!
此时的高颎已是不怕开水烫的死猪,根本就不怕众多官员把自己供出去,他接着又说道:“科举于国有利、于民有利,甚至连那些反对科举的名门高实际上也是受益者。之前,他们仕途无忧,没有竞争者,故而多数世家子弟成天醉生梦死,长此以往,那些走向腐朽必将被全新的有生机的新力量取代,而今,很多名门高第子弟有了压迫感,都发生了改变,都在努力学习,这不是受益,又是什么?”
“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故而推广科举、复学!”杨广感觉觉说服力有点不够,于是又把杨集拉了出来:“此事,卫王很久以前就在殿堂之上说过。”
在杨广施行武举之初,杨集确实在朝堂之上说过类似的话,不过杨广当时一心搞世家门阀,连他本人都不知道自己那么好。所以当他被杨集渲染得非常伟大、正义、用心良苦之后,非常高兴的赏了杨集黄金万两、珍珠十斛。
“圣人英明!”高颎不疑有他,又说道:“圣人用心良苦,然许多名门高第安逸太久,忘了创业先祖之艰辛、守业之困苦,从而失去了斗志、争胜之心,故而他们非但无法理解圣人,反而跳出来的反对。但好在……”
这口黑锅绝对不能由他老高一人来扛,于是老高拉了一帮人下水:“好在卫王和苏相、萧相、裴相、杨相、长孙相、李相、张相、杨仆射、杨纳言、牛尚书等等重臣皆是目光远见智者,并支持之。”
苏威等人脸都黑了:“……”
杨广愣了一下,紧接着一本正经的说道:“高相所言极是,我大隋重臣不但明白我之苦心,而且尽皆大力支持,其心可感,殿中众人,每人赏金千两!”
众人尽管明白自己一旦接受这千两黄金的重赏,就会坐实帮凶之名,但是哪怕再是不愿的人,也不敢出言反驳;无奈之下,只好跟着大家起身道谢:“谢圣人厚赐!”
演了一出戏、成功把一帮人拉下水,高颎笑容可掬的说道:“圣人,这次甲榜之所以考不好:一是今年科举录用的考生主要用在授课博士、县左,而那些转不过弯来的名门高第有很多入仕门径,他们瞧不上这些官位。二是有些名门世家转不弯来,他们对科举颇为不满,为了达到抵制科举的目的,便抱以无所谓的态度。”
“出于这两点,那些名门高第故而不许优秀子弟参与科考;来者,皆是才学平庸、品德败坏、不能举荐入仕之辈,当然考得不如人意了。”
众人闻言默然,高颎说到了问题之根本,尤其是前者最为关键。
至于科举,大家明白此乃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于是都在适应,而且他们也不怕考。
“名门子弟生活优握、才高八斗,吃不了苦、看不上小吏很正常。”有了高颎当众所说的这一番话,杨广已经无须发火了,他澹化了“抵制科举”这一条以后,说道:“然而天下各级学堂授课博士、各个县县左都要有人上任,所以我决定将乙榜录取名额扩大到三千人,诸卿以为如何?”
“臣无异议!”你和该死的高颎都这么说了,还能如何?只能认了。
————
【本章补5号,欠12、15号!厚颜求张月票、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