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朱来说,带着重孙回一趟老家,这自然是一个值得开心的事情。他父母的皇陵就在老家,而他的重孙儿其实一直都没有回过老家,这多少也是老朱遗憾的事情。
不是不想让小小朱回去,只是小小朱的年纪太小,暂时是不适合回去的。而现在,就不需要担心这些,孩子稍微长大了一点,再加上老朱自己亲自带着,自然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其实在老朱的心里,他也知道这是他那个宝贝孙儿的一个态度。
其实这么些年下来,老朱的这些皇子们也都是回过老家祭拜祖陵。但是如果是小小朱回去,那就是正祀,这自然代表着不一样的意义了。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其实这样的祭祀,也不单单就是祭祀。在古代祭祀绝不只是表面那样,程序繁复、行礼如仪的一场“秀”,而背后更代表着权力的来源和统治的正统。
太上皇带着皇太子祭拜祖陵,这就是代表着真正的名位。就像当初皇太子朱标带着皇太孙朱允煐回凤阳老家一般,这是向祖宗正式的宣告一些事情,也是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
至于其他的皇子或者皇孙回去祭拜,也就是代表着他们的父兄而已。比如说小小朱出生的时候,就是朱允炆回去祭告的,至于为什么不是朱允熥这个亲叔叔,那是因为朱允熥当时是跑路的状态。
朱允煐出生的时候,老朱和大朱是在奉先殿祭告。而朱樉、朱棡、朱棣这几个当叔叔的,也是被老朱一道旨意然后屁颠屁颠的回到凤阳老家祭告先祖。
这些事情都不是小事,皇家的一举一动都是一种强烈的政治信号。
丁丑科殿试也结束了,状元是来自闽县营前的陈,朱允煐钦点的榜眼是来自江西泰和的宋琮,浙江山阴为榜眼。而会元尹昌隆在殿试表现一般,朱允煐只给了二甲。
很明显,此前闹的沸沸扬扬的事情并没有影响朱允煐的决心。满城风雨又如何,北方的士子在才华上不够,朱允煐也没有刻意的去找平衡,南方士子位列前三甲不说,北方士子想要入二甲‘进士出身’都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这是读书人的体面和风光,只是这些新科进士在金榜题名后,按照规矩该入翰林院的入翰林院,在这样的清水衙门清贵起来。当然也有一些新科进士要开始观政了,很快就要被派遣职务了。
对于衍圣公孔讷来说,最近这段时间并不好过。
他算起来是大明的第二任衍圣公,只是他的父亲孔希学在元朝的时候就受封衍圣公。虽然大明也承认了,只是这个孔希学的衍圣公,总是有着那么一些古怪的感觉。
能诗、工篆法,孔讷这个衍圣公虽然没有太大的才华,不过好歹也是有着一些技能。算起来,这大概也是传统的文人了。在士林当中有着不小的名气,更何况他的祖先是孔圣人,这也使得不少读书人将孔讷当作了‘偶像’。
没办法,有着一个好祖宗,子孙后代就有享不尽的福泽,这就是事实。
孔讷其实在这个时候谈不上紧张,主要就是因为他现在也有自己的依仗。有着一个好祖宗,这就是孔讷的底气所在,他也觉得如今的大明朝需要孔家的名声,需要衍圣公帮大明的天子招揽天下的读书人,这就是孔讷底气所在。
鸿胪寺、礼部这边对于孔讷到访还是比较激动的,当然孔讷名义上也是大明朝廷的文官之首。
皇室也是有着他们的代表,比如说朱允炆激动不已的承担着代表着皇室去迎接孔讷的任务。大明派出了徐王这样的一个亲王,也算得上是给孔讷面子了。
这也算得上是先礼后兵吧,大概也是因为老朱家有些时候还是要点面子的。给了孔圣人的后裔里子和面子,接下来动手的时候自然也就心安理得了,没有半点的不好意思。
老朱看着朱允煐,笑着说道,“这一次咱准备拿孔家三宗并立说事,拿他孔家的血脉说事。”
朱允煐立刻开心起来,赞同无比,“孙儿也是这般想的,宋、金、元各有他们的衍圣公。一在衢州、一在开封、一在曲阜。孔讷这一脉到底算得上是谁的,这早就乱了。”
这不是朱允煐在危言耸听,实际上在辽宋金以及蒙古,这一通闹下来,各个政权都有一个衍圣公。而各个衍圣公也都认为自己是正统的,所谓的嫡长,根本就成为了笑话。到最后,还要元朝政府去辨明衍圣公嫡脉。
只是这个嫡脉,到底是补色真的嫡,那就很难说了。
按理来说,嫡脉应该是随南宋朝廷的南宗一脉,也就是孔端友一脉。但是孔端友无后,他的弟弟成为了南宗衍圣公。而这个北宗立出来衍圣公孔璠,就是孔端友之弟。
而元朝立出来的衍圣公,就是北宗。当然后来的元朝朝廷在孔家宗亲的抗议下,改立孔思晦为衍圣公。这似乎是‘名正言顺’了,只是这个名正言顺,也不见得就是最正式的孔氏嫡脉。
从南宋的孔端友以后,由于宋金元三朝并起纷争,这就说明了衍圣公这个位置,真的没有那么名正言顺。更何况在元朝的时候,衍圣公也一度是被废黜的。
老朱缓缓开口,说道,“咱废了衍圣公,仕林必然大乱。咱也想过了,拔得太高不好,也不好太过轻薄。不给孔家人脸面,也给该全天下的读书人一个交代。”
对于老朱这样的说法,朱允煐还是非常赞同的,“孙儿也是这么个心思,衍圣公这个位置还真的有些难办。孙儿虽也想一口气给他废黜了,只是孙儿也知道这事不太现实。给个虚衔吧,稍微给点体面的时候,也要让他们狠狠的丢一次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