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鸾率部急行,很快就赶到了白马山城,与崔孝一所率的三百义兵会合。
崔孝一喜不自胜,带着李维鸾简单参观了一下,指点着他的防御布署。
三百人,不可能挡住建虏,也只是阻挡一下,拖延时间,挫伤建虏的汹汹来势罢了。
“此城虽破败,却也险要。”李维鸾对崔孝一的布署很是赞同,但他的人马加入,这阻击却又不一样,“城虽小,却更利防御。某的意思是分两次用兵,多杀伤攻城建虏。”
简单地说,就是隐藏实力,让建虏出现判断错误,不断地死伤在进攻中。当然,白马山城的攻击面狭窄,敌人兵力无法展开,也有利于己军少量人马阻击。
白马山城周长四公里,城墙高六米,如果只守一面的话,四五百人应该足够。
李维鸾和崔孝一商议一番后,决定以八百人分两批防御作战,其余士兵分别埋伏于东西两侧的支脉山脊,以及主峰的北城。
如果建虏想爬山从侧面攻打东西城墙,就居高临下,给予其沉重打击。
崔孝一和李维鸾布置妥当,坐下来闲聊,崔孝一又说起了郭大靖,“郭百户昨日从此城经过,某留其休息,与他攀谈片刻,受益匪浅。”
“怪不得我在龙骨山城未见到他。”李维鸾笑了笑,说道:“郭百户的奇思妙想,确实很令人钦佩。地雷、木炮,皆是实用之物,且正适合我东江军与义兵。”
崔孝一点着头,说道:“建虏虽悍勇,却也有其弱点所在。郭百户,就很擅长避实击虚,掐住其短,扬己所长。”
“比如——”崔孝一从桌下取出一张弩,递给李维鸾,说道:“这张弩是郭百户用短弓所改制的,对三十步以内的敌人,杀伤力不错。”
李维鸾接过弩摆弄了几下,说道:“比弓的射程短很多,射速也慢,军中早已弃之不用。”
崔孝一笑了笑,说道:“郭百户却很看好此物,认为有三大优点。”
哦,李维鸾挑了下眉毛,说道:“但闻其详。”
崔孝一接过弩,开口解说道:“其一,是容易训练成兵,比练出弓箭手要容易很多倍;其二,射击姿势多样,可立可跪可趴。如果配合工事,使用弩的士兵能得到很好的防护……”
弩可以蓄箭待发,比持力拉弓还要瞄准更适合伏击作战,且对于新手来说,粗准度也容易保证。
挖掘壕沟胸墙工事,火枪和弩的射击姿势,就比使用弓的士兵,暴露得更少,也就更加安全。
原来如此!李维鸾恍然,在特定的作战环境下,弩确实比弓更加优越。这一点也不奇怪,就象在狭窄空间,短刀比长枪更利于厮杀。
“没有最厉害的武器,只有最适合的武器。”崔孝一笑着说道:“这是郭百户说的,某觉得甚有道理。”
李维鸾想了想,微微颌首,说道:“平地挖工事,人躲在壕沟内,确实对弓箭很有防护,弩弓也很适合。”
工事外面再用阔壕、鹿砦等迟滞阻隔,是否能够抵挡住建虏的冲击?
李维鸾不好确定,他想到的是金州南关,张盘便是因修筑防线而阵亡于此。
那里也是半岛最狭窄的地方,如果能够守住,就能够占据整个金州,而不是一个旅顺。
旅顺固然坚固,也只是一个要塞。无耕种自给之力,完全靠外面运输的粮草物资来补给。驻兵既有限,又难有进攻之力。
当年在登莱巡抚袁可立的大力支持下,张盘才能依托旅顺,向北进取,数败建虏,创造了一时的辉煌。
现在呢,无论是武之望,还是李嵩,在能力和韬略上,都远不及袁可立。李维鸾想要建功立业,成为东江镇的另一个主战场,还要自己多想办法。
“白马山城的防御,有很多还是郭百户的建议。”崔孝一把弩弓收起,说道:“刚刚未及向李将军详述,等到作战时——”
李维鸾一笑,说道:“不如现在就讲一讲,莫让李某心中惦记。”
崔孝一哈哈一笑,说道:“既是李将军心急,崔某敢不从命。”
…………………
不管是地雷、木炮,还是其它的一些杀敌的战术打法,其实都不能改变大局。至少在短时间期内,无法撬动历史的车轮。
但郭大靖还是要尽力,量变到质变需要一个过程,改变不断累加,最后也会形成巨力。
比如说东江军的大捷,以及岳讬的死,都将使朝廷对东江镇的态度有所改观。哪怕只是在援朝作战的时期,加大对东江镇的粮饷物资的支持力度。
而对于建虏,如果镶蓝旗遭到重创,不排除皇太极对阿敏提前下手的可能。这样一来,和正在实施的反间计相配合,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