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此时流行的战车部队,即使是支小规模的战车部队,小白也不敢组建。实在是因为战马战车耗费太大,齐国家底太薄,支撑不起这种昂贵的大军来。
但这种财政匮乏的情况也不会持续太久了,有了管仲这个理财能手,加之齐国发达的工商业,不出意外明年齐国的收入就将大幅增长。而在农业生产上,只要今年春天的农耕用上新式农具,小白有信心让齐国野无闲田。
至于在农事上推广以粪肥田之事,如果乡人不愿意用在私田里,那可以全部施在公田中,肥水流入公田里,小白还求之不得呢!只要今岁春耕组织好,秋天再度获得一次丰收,小白有信心让齐国粮仓里的粮食翻一倍。
但是远水不解近渴,齐国的常备军计划可以等,但加强齐国的军事组织和动员能力等不得。纵观中国历史,虽然越向后的朝代人口越多,但在军事动员上仿佛像是开起了倒车。
在战国时代,一旦有了大战便会举国动员,组织几十万的大军对几大强国来说不算什么。而在清朝鸦片战争时期,一个省向另一地调兵一次不过几千人,再多的人马便难以负担了。
这固然是因为战国时各国国土都不大,战争几乎都发生在家门口,所以能做到全民皆兵。而后世里进行的内战不算,对外战争几乎都处于农业区之外,是国家补给能力之外的地方,所以供养不起规模更为庞大的军事力量了。
另一方面,和战争的专业化程度加深,士兵成为了一种职业,与普通人之间的关系不再密切也有很大关系。人在和自己关系不大的情况下,是不会去关心别人的状况的,由于参军打仗成为了与己无关之事,这就造成了军民之间无形的隔阂,军队也变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只知索取的,面目全非的怪物。
春秋时代的军队就是个这种怪物,贵族们打仗可以得官爵,国人们打仗是义务,也可以视为一种权力。而对野人来说呢?每次打仗都要纳军赋,作战都要跟着服劳役,打了胜仗没好处,打了败仗搞不好连命都要搭上。
所以小白就一直希望能和战国时那样不分国野,全民皆兵,这势必要求政府要有更深入的组织能力。但在这春秋之时,车战盛行,步兵的地位很是低下,要想转变这时以车战为主的军事思想还要靠战争的检验。
但这并不妨碍小白开始为组建更大规模的军队做准备。或者说是为了提高国中能够动员的兵力,而大规模使用步兵作准备。
管仲三分其国而五其鄙,作内政而寄军令,本质上还是寓兵于农,只是加强了军事上的组织力和平时的动员能力。但对军事思想和军队的作战方式并没有做什么变革,这也是小白希望在日后改进的地方。
但这些改变可以在小白所掌控的军队里率先实行,然今在日后慢慢进行改革。没必要在朝堂上争论,还是自己在暗中进行就好。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论,破坏如今这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