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当年李氏的娘亲要的彩礼是3两银子,3两银子在以前还是彩礼中算高了,大部分人家要的都是2两。
李氏几姐妹逼着她们老娘把彩礼降到了二两后才有人开始前慢慢提亲,原主当时也去了,最后以二两的彩礼钱把李氏娶过门。
刚开始李氏的娘家经常过来打秋风,觉得自己的女儿是陶家长媳有一定的地位,来打秋风的次数多了原主直接打了出去。
等李氏生了孩子之后才再次开始来往,不过上来打秋风没有以前那明目张胆了。
原主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认出门外的是李氏的母亲和两个嫂子,玉罕燕不打算招呼她们,直接唤来李氏,“李氏,你娘和你娘家嫂子来了,去招待一下,”
“唉,来了”,匆忙跑过来,怕自家娘和婆婆干起来,李氏平时只是喜欢阴阳怪气,还是不敢惹自家婆婆。
李氏就带着她母亲和两个嫂子去她的房间了,她们说什么玉罕燕不关心,只要不是来借粮食就可以。
借粮食可以说是在割她的认啊,而且还是那种有借无还那种借法。粮食对于玉罕燕来说太重要了,简直就是命根子。
刚才说到彩礼,彩礼无论高低都是有人去的,有人家的姑娘彩礼高也有人娶,原主的三个女儿的彩礼都是5两。要知道现在玉罕燕的财产也才有1两多,五两银子都可以买地了。
所以这三个女儿的彩礼可以说是村里的头一份,当年被村里人当作饭后的茶余饭后谈资。
村长和王家都起了青砖瓦房,在村里也算殷实的家庭,但是他们的女儿出嫁的彩礼也没有到五两。
当年原主要了五两彩礼,但是也陪嫁了二两银子,在这个时代好多女子都是换彩礼的,彩礼到手几间破衣服就打发了。
二十一世纪都存在用女儿换彩礼的情况,更不用说这是古代社会,重男轻女严重的时代。
对女儿好一些的庄户人家也很少有陪嫁这么多的,虽然原主给女儿的陪嫁都是从彩礼里面出的,但是也有好多人家是找不到这样的。
村长家嫁闺女也只陪嫁了一两银子来压箱底。
原主三个女儿的彩礼各自到五两主要是她那三个女婿见到她们后就非她们不娶。
对于他们拿出五两银子也不是太多的难事儿。所以就出了五两银子把媳妇娶了。
至于几个女儿虽然有点剽悍,但是都很听她们娘的话,而且对来提亲的小伙印象也不错,所以嫁了。
要知道原主以前是拒绝了来提亲的人家,不仅仅是有了银子就可以,而且家庭情况,人际关系那些都打听清楚了。
要五两银子只是要找一个条件比较好的人家。至于原主的财产只有1两多呢,是她把钱花在了女儿的婚礼和嫁妆上了。
李氏他们几个在屋子里大概说了半个时辰就出来了,出来了李氏的娘他们并没有急着走,而是过来和玉罕燕拉家常。
玉罕燕也不急着做什么,所以就静静的听着他她们说话,想要听听她们的目的。
毕竟她们以前来找女儿都是说了一会儿话就走了,和原主只是打一声招呼,像今天这样来拉家常是几乎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