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的赵氏实在是太难了,先有赵鞅独自攻打“邯郸”城,后来又跟范氏和中行氏连番作战,最后更是一头栽进了“沫”这个大坑。
当然了,那些都是赵鞅自己的选择,与旁人的关系不大。
一直到内战进行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智瑶才听到一个关于国君与赵鞅的传言。
传言中,赵鞅其实是为了恢复国君的权柄才有了诸多的布置,而魏侈和韩不信某种程度上赞同赵鞅的选择,三家才联合起来对抗范氏与中行氏。
那么说的话,范氏和中行氏就是站在反对国君恢复权柄的立场?
“怎么事情越变越复杂呢?”智瑶觉得自己需要好好捋一捋。
如果传言属实,国君与赵氏、魏氏、韩氏就是一伙的?他们进行了各种表演,再借邯郸赵扣留赵氏的五百户卫人发难,为的就是将范氏和中行氏拉进坑里,可能也算计了智氏,只是智氏没有入局。
智跞一直以来搞的事情不多,要说那件事情的影响最大,其实就是坑死了祁氏和羊舌氏,近一步削弱了公族。
自祁氏复立之后,智氏全面低调了下去,尤其是一再向赵鞅示弱,看来那是智跞做得最正确的选择了?
多稀奇的事情呀!晋国的“卿”竟然会想要加强国君的权柄,一下子将从赵盾那一代“元戎”进行的事业进行推翻。
看一看当今天下的形势,好像赵鞅的选择也没有错误。
原因是晋君失权致使卿位家族的倾轧更为严重,近一步让晋国加剧了内耗,对外变得越来越无力了。
“有一名强势的国君,是不是能够减少内耗呢?现在的各国君臣能从楚国和吴国身上找到答案的……”智瑶那么想,可是怎么都不相信赵鞅能够有那么伟大。
晋国的国君权柄加强,以为赵氏会有好日子过吗?不可能的!
卿位家族压制了国君与公族一百多年,一旦国君再次得势,做的事情必然是扶持公族,再等公族重新壮大起来,他们会清算以前的仇恨,也就等于必然会找卿位家族算账!
那么,是不是赵鞅诓骗了国君,主要是为了绕过智跞获得一些权柄呢?
不管怎么样,局势看着就是赵鞅有点玩脱了。
行军途中,智瑶一再找子贡、子路等人聊天,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当下列国君主都是怎么一回事。
比较令人纳闷的是,智瑶发现子贡等人其实对列国的了解不多。
好像也对?
孔子得势之前在鲁国,随后在得势阶段不可能乱跑,要到失势之后才会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周游列国十余年的时间。
智瑶比较失望地想道:“现在孔子被我邀请到晋国,他们并没有去列国周游的经历。在这个了解信息不易的年代,他们能知道鲁国、齐国和晋国的不少信息就算是有心了,怎么可能知道更多?”
要说诸夏列国中哪国的一国之君最有权力,一定是楚国和吴国的君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