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都城新郑坐落在洧水北岸。
城池不大,历史却是悠久得很,相传这里曾经是黄帝的都城,留下了一个有熊氏城墟。
周宣王时封了他的弟弟姬友做诸侯,国号“郑”,封地在华山以东,史称郑桓公。
郑桓公眼光颇为远大,在周幽王时见西周国运大衰,便将封地轴心城池迁徙到华山以东近千里之外的颍水洧水之间,远远躲开了灾难即将来临的镐京。
到了第二代,郑武公率领臣民,将黄帝废墟一带的荒芜土地全部开垦出来,并在黄帝废墟上建立了一座大城,定名为新郑。
从此,小小郑国日益强大。到了郑庄公时,郑国称霸一时,天下呼之为“小霸”,可谁想自郑庄公之后,郑国一代不如一代。
到了战国初年,郑国也成了只能依附大国而图存的弱国。
韩国地处黄河中游地区,东部、北部被魏国包围、西有秦国、南有楚国,国土面积十分狭小,因而发展空间极其有限,只能把目光看向郑国。
自韩康子开始,韩国的几代君臣都在为弱郑而努力。
七十年前,韩康子和赵襄子、魏桓子一起打败了智伯瑶,准备瓜分他的土地。
韩相段规对韩康子说:“分地时一定要成皋。”
韩康子不解:“成皋是贫瘠不长庄稼的地方,要它有什么用?”
段规说:“一里那么大的地盘却可以牵动方圆千里的政权,是因为地形有利的缘故。”
“一万人可以打败三军,是因为乘敌人不备的缘故。大王如果能采纳我的意见,韩国一定可以消灭郑国。”
韩康子采纳了他的意见,要了成皋。
到后来韩国每每进攻郑国,都是从成皋开始的。
韩武子二年,郑幽公刚刚继位,他趁机攻打郑国,杀死郑幽公。
韩景侯继位后随即对郑国发动进攻,攻克雍丘。
郑国修筑长城试图阻挡韩军继续进攻。
公元前407年,郑国对韩国发动反攻,于负黍(在今洛州阳城县西南三十五里)击败韩军,双方连年对战。
到了韩文候时期,韩国势力逐渐强盛,开始向外扩张,韩国举兵侵略郑国,攻取其阳城。
经韩康子、韩武子、韩景候、韩烈候、韩文候五代君主五十年的弱郑行动,郑国已经疲弱不堪。
如今郑康公亲自率领两万精兵,帮助魏国攻楚,韩哀候自然不会放过这种好机会。
就在赵国攻打卫国的同时,集结在韩国都城阳翟的十万韩军,秘密开进郑国,偷袭郑国的首都新郑,而此时新郑军队尚有五、六万人,而且城高池深,守个几年也没问题。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在开战前,韩哀候做了两个准备,一是,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不断让军士潜入郑国,伪装成百姓,潜伏下来,以便接应。
二是,选取几百名敢死队成员(都是孤儿),化装成楚国难民,分批次潜入新郑。
韩国的十万大军刚刚围城,里面的潜伏人员就开始纵火,全城纵火。
郑国的守军被迫从守城中抽调出来,挨家挨户抓捕韩国的奸细。
同时,敢死队,趁夜袭击南门守卫,然后韩国大军猛攻南门,最后南门被攻破,一夜时间,十万韩军攻入新郑。
消息晚一步传到了安邑,在安邑享受着轻歌曼舞的郑康公两眼一阵发黑,身子晃几下,当场晕了过去。
斥候将战报送入宫中。
“好啊!好啊!好一个赵章!好一个韩坚!”魏武王怒极反笑。
他对卫声公轻声安慰道:“卫公莫急,有寡人在,赵章、韩坚这两只猴子蹦哒不了几天!”
听到郑国国都新郑被破,卫声公的声音几近沙哑,身体都在发抖。
“魏王,八万赵军于今日鸡鸣时分突袭刚平,四处攻略,守军皆无防范,刚平失守,失陷城邑不知其数……”
“魏王啊,救援卫境要紧呐!如果不救,我卫国帝丘不久也要失陷了!”
魏武王沉思了片刻。
“召公叔丞相入宫!”
不久后,公叔痤来到宫中,听闻战报,脸色煞白,颤声:“臣……叩请议和!”
魏武王几乎是咆哮:“议和?如何议和?赵章和韩坚都骑到寡人头上来了!”
魏武王站起来,脚步踉跄地奔出大殿,站在门前的台阶上,张开双臂,向着天空。
“今日寡人就要那群宵小之辈看看,谁才是天底下最强大的王!”
“来人哪!快来人哪!”
公叔痤被魏武王癫狂的模样吓坏了,光脚跑出来,带着哭腔:“王上,臣在,臣在啊!”
“快!”魏武王的嗓子沙哑:“鸣战钟!征兵!”
战钟响遍整个王宫。
战钟声里,魏室朝臣急如星火地从各个方向驰至魏宫,齐集朝堂。
“魏成!”魏武王看向大司马:“安邑现有多少守卒?”
“回禀我王!”大司马魏成拱手应道:“安邑共有守卒两万六千三百,一万在城内,余在城外。”
“点兵两万,火速驰援帝丘!”
“这……”大司马怔了下,难以置信的抬起头。
“城内守卒还要守护王城,现在秋收,部分兵士回家了,仓促间恐难点齐。”
“什么王城不王城的?”魏武王朝他吼道:“点兵两万,立即出征,驰援帝丘!”
“王上不可啊!”大司马跪倒在地。
大司徒朱威也站了出来,拱手道:“我王切不可因一时长短,意气用事,大魏国四方皆敌,猛虎架不住群狼,不如先与楚国议和,腾出手来再收拾赵、韩!”
“是啊,是啊!朱司徒言之有理,我王慎思。”
一通发泄下来,魏武王也恢复了几分理智,瘫坐在王位上无力的摆了摆手。
“谁愿意代本王前去议和?”
公叔痤拱手:“老臣愿往。”
“那便交由老爱卿了,退朝!”
……
卫国诸地,在卫人一阵发蒙之后,真正的激战开始了。
赵人利用突袭全歼刚平守军,连下七十三座乡邑,占据卫国大部分城邑,尚未战死的卫人被逼进楚丘、帝丘、野王三座孤城。
烽烟扬起后,卫国人无人不同仇敌忾,奋死抵抗。
拿下卫国剩下的三座孤城是赵敬候在战争第一阶段的基本战略目标。
若不能在卫军返回之前顺利拿下三地,与魏卫两国形成地缘对峙,结果就将是一场恶战。
这是赵敬候都不想看到的,因而在拿下刚平城后,赵敬候火速将大军分作三路,左军公子胜进攻楚丘,他亲自率中军攻打帝丘,公子种领右军直击野王。
然而,正是在这三座孤城,赵军受到了最顽强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