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芒·古拉特最后还是屈服了,没有办法形势比人强,选择签订条约还能得到巴达维亚城,城里的财物还能落到自己的手中。
若是不同意连巴达维亚都会成为华夏人的地盘,马打蓝受到损失更大。两害相权取其轻,该低头的时候还是要低头的。
经过一番争论之后,双方达成了几项协议。
第一:马打蓝王国将原红毛夷的岸防炮台以及周边方圆十里划归郑军为郑军的驻军区域。这片土地的归属权为马打蓝国, 郑军租借九十九年。
第二:郑军在租界的驻军不得超过两千人,在没有公务的时候,士兵不得离开租界范围。
第三:郑军的驻军对生活在爪哇岛的华夏百姓有保护的权力,华夏百姓的抓捕、审判都必须由郑军驻军来完成。
第四:当华夏百姓在爪哇岛出现犯罪行为之后,其审判必须在马打蓝国的监督下进行,不能擅自作出判决。
......
洋洋洒洒地总结了二十多条, 包括了华夏百姓在爪哇岛的所有权利与义务,双方签订了条约之后, 郑军开始行动起来,为马打蓝进行战略掩护。
然后,阿芒·古拉特就看到一场教科书般的战争过程。
郑军首先将炮兵向前移动了二里,在距离第一道城墙一里之外重新布置阵地,紧接着一个高大的望楼在炮兵阵地前树立起来,望楼的高度正好超过第一道城墙的高度。
站在望楼上的士兵能够清晰地观测到第二道城墙的情况,接着炮兵就进行了一发炮弹盲射。这个时代的大口径火炮基本都是弹道平直的加农炮,想要打出曲线就要抬高炮口。
抬高炮口就意味着射程的增加,想要控制射程就必须通过减少发射药的装药量。郑军有条不紊地做着这些战前的准备工作,标准的就像一台台的机器。
阿芒·古拉特看的眼花缭乱,却不知道这其中蕴含的是什么道理,想要问一问郑经,郑经两手一摊表示自己也不懂这些专业的东西。
随着炮兵与望楼上的瞭望手的不断沟通,终于炮兵们调整好了角度。等到马打蓝士兵开始借助攻城梯向城墙上攀爬的时候,火炮开始依次打响,为登城的士兵进行掩护。
这个时代的火炮,如果不是野战,只要做好防护, 很难造成大的伤亡, 火炮的最大作用就是起到轰塌城墙,或者压制敌军。
看到马打蓝士兵顺利登上城墙,并没有如第一次登上城墙被红毛夷的守军齐刷刷的撂倒,郑经知道这一场攻城战稳了。
随着第一道城门被打开,更多的马打蓝士兵涌进了巴达维亚城内,郑军的新式火枪们也趁势登上第一道城墙开始为攻城的士兵提供火力掩护。
面对着十倍于己的马打蓝土著兵,红毛夷兵少的缺点开始暴露出来,守军一面顶着郑军的火枪的打击,一面还要应对顺着梯子向上攀爬的马打蓝士兵,兵力显得捉襟见肘。
红毛夷士兵也知道若是守不住这道城墙,他们将会彻底的失败,他们身后的妻儿都会受到土人的蹂躏。
他们是如何对待土人的,他们心里非常地清楚,土人们得到机会肯定十倍百倍地报复回来。
战斗变得异常激烈,红毛夷士兵就像是发了疯一般死了一个又补上来一个,甚至连须发都白了的老人与未成年的男丁都上了城墙参与作战。
马打蓝已经看到了胜利的希望,更是士气高昂,本来土著对生命就不怎么重视,多死几个人对阿芒·古拉特来说一点儿都不在乎。
攻城之战一直打到了天黑也没有将全部的城墙拿下,随着马打蓝士兵越来越多的登上城墙,在第一道城墙的郑军士兵已经无法发挥作用。
红毛夷与马打蓝士兵混战在一起,郑军士兵也不敢轻易射击,不然会容易误伤。
打红眼的双方就算是天黑也没有人愿意放弃,为了进行夜战,马打蓝点起了火把。看着一副不拿下巴达维亚誓不罢休的马打蓝人,皮特·范·霍恩知道他们最后的时刻到来了。
“总督先生,下令吧!向所有能够拿得动武器的功名发放武器吧,无论男女!我们已经没有了退路。”
皮特·范·霍恩声音有些悲壮,马绥掘产叹一声道:“真的没有希望了吗?”
“总督先生,但凡有一线希望,卑职也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进攻的不是华夏人,而是土著。这些土著对我们的仇恨要比华夏人大的多了,落到他们的手里,我们没有一个人会有好下场。”
“好吧!既然如此,就这么办吧!将我也编入战斗人员,听从你的指挥,就算是死,我做为总督也要像一个战士一样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