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蓉也在专心备考,她那个青年导演对象已经谈崩了,双方不再往来,周蓉没和家里说原因;李云帆估摸着,应该是那位导演的才华无法让周蓉长久地产生崇拜心理,所以才会放弃吧,毕竟这几年也没听说他有啥作品。
至于周秉义,李云帆去江辽的时候也和他聊过,周秉义丝毫没有掩饰自己要考大学的想法,“我虽然已经快三十了,但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这次的高考有没有年龄限制,我肯定是要参加的,你嫂子也一块儿报名。”
只不过考前面临一些状况,到底是先返城把户口落回到吉春再参加高考,还是直接从兵团报名参加高考,他犹豫过。
姚立松开导他,你不管从哪儿考上大学,户口便又成了集体户口,毕业时把你分到哪儿没准,所以你考前户口落在哪儿没什么实际意义;不如安心在兵团复习,周秉义觉得人家说得有道理,就没返城。
“你打算考那所大学?”李云帆问道。
“北京大学中文系!”周秉义毫不犹豫地回答,“周蓉信里说她也打算考北大中文系,刚开始我还有点别扭,觉得兄妹俩一起读书是不是不好,不过后来想了想,这样的话,我还能照顾她。”
周秉义和周蓉打小就是学习尖子,考试从来没考过第二名,所以那怕是北大,他们俩也信心满满。
“你俩都去北京,那我就在家里照顾咱妈好了,读个吉春大学就差不多了!”李云帆说着自己的想法。
77年的高考题非常简单,对他这种后世的研究生来说根本不值一提,只要他愿意,不管清华还是北大都手到擒来。
不过他又不打算和周秉义一样走仕途,先去大学逍遥四年,等政策开放之后就下海扑腾去算了,所以大学的好坏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吉春大学在本省招的人多,你考这个也保险点!”周秉义心中的老印象还是没怎么变,觉得弟弟的学习成绩可能不太好,北京的学校肯定考不上,选择吉春大学或许还有那么一点儿希望。
“哎,只是这么以来就苦了你了,我跟周蓉去了北京,家里只能辛苦你跟郑娟了!”周秉义丝毫不怀疑自己和周蓉能考上北大。
“没事儿,都习惯了,这么多年不都是这样过来的么!”说得好像就算你们在家,就能帮我照顾李素华一样?周蓉这些年可没咋管过家里的事儿。
跑完这趟,李云帆就办理了回城手续,离开了前进农场,临走的时候农场同事们都颇为不舍,这些年李云帆可是帮了他们不少忙,好在从前年开始,李云帆就开始带新司机,他走了也不缺人顶上。
郑娟和周蓉也都给单位请了长假,一起专心复习;十月二十号,高考的时间终于公布了。
高考前,除了报名、审核资格之外,还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填报学校志愿,没错,这次填报志愿是在高考前进行的。
后世拿着厚厚的报考指南,还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填写,更何况信息闭塞的现在?好多人都填了清华北大,因为他们只知道这两所院校。
有些略微有点见识的,甚至填了牛津和剑桥,只是他们只知道这两所学校是好学校,却不知道牛津和剑桥都不是中国的。
还好有一个服从分配的选项,要不然这里面肯定有好多人考试成绩过了线,最后却没大学可上。
李云帆和郑娟都报了吉春大学,蔡晓光填的志愿是北京广播学院,也就是后世的中国传媒大学,他对周蓉依旧念念不忘,想去北京继续追她,只是估摸着自己考不上北大,只好退而求其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