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干说:“依我之见,愿降者,分编各部充实军力;余者遣发偏远处屯田种地,与当地百姓同力开发江南。”
黄盖说:“子翼之见,颇有见地,不妨一试。”
周瑜沉吟一会说:“既然子敬与公覆也认为如此,那就劳烦公覆带子翼前去处置便了”。
黄盖与蒋干来到江边,将黄白两旗分立两处,聚集众俘宣告都督号令:“愿降为兵者,立于白旗下;愿屯田种地者,立于黄旗下。”
众俘闻听不再沉江,尽皆欢喜,纷纷至两旗下站立。
黄盖见立于白旗下战俘只有一小部分,令人登记造册,先带回本营,待报告都督后,再遣往各部。
蒋干见大部分战俘立于黄旗下,令建营寨暂住,待禀告都督后派遣屯田。
至晚,蒋干在新立营寨自思白天之事,不想如今周瑜不仅气量狭小,而且变得如此残忍,唏嘘不已。
忽闻小校报说黄盖将军来访,急出帐相迎。相互寒喧后,蒋干问黄盖来有何贵干?
黄盖说:“今日周都督已不是昔日周公瑾了。赤壁战后,周都督觉得自己功劳最大,除了吴侯,不再把别人放在眼里。”黄盖喝了口茶,接着说:“子翼今日在众人面前质问都督,都督觉得颜面扫尽。虽说子翼为江东立下大功,而且和都督关系非同一般,但以后还是小心些为妥。”
蒋干连声称谢。
黄盖坐了片刻告辞而去。
黄盖前脚刚走,周瑜即带随从小校至。
蒋干急忙迎入请安:“吾正要前往禀告,正遇黄将军来访,刚刚离去。却烦都督亲临下寨。”
周瑜问:“公覆报说愿降者名单,已编入各部。不知到访子翼何事?”
蒋干说:“黄将军能不惜受刑蒙羞,甘为都督献施苦肉计,可见其忠心侠胆。今见我顶撞都督,前来劝慰。说都督闻知战俘皆感都督恩德,对你这个同窗契友赞赏有加,让我尽力辅佐都督。”
周瑜心想,公覆自随孙坚,忠心赤胆,今鼎力助我辅佐孙侯,着实难得。只是子翼依仗同窗契友及其所立功劳,竟然当面顶撞,不留情面,使自己有失威严,实乃烦人。此人满嘴伶牙俐齿,舌如弹簧,口若悬河,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名扬江淮,若与口舌争辩,徒生尴尬,不如差之远去,则眼不见心不烦,免得时常在耳边聒噪。
于是对蒋干说:“诛戮战俘,非我狠心,视人命如草芥。只是为江东着想,倘若将战俘放归曹营,卷土再至,依然为敌。子翼招抚屯田之策,实在高明,不但削弱了敌对势力,而且募集了开垦僻远疆土人力,吾代孙侯表示感谢。”
蒋干说:“你我同窗契友,何用言谢?若有用我之处,尽管吩咐。还是分别时那句话‘愿助公瑾一臂之力’。”
周瑜说:“若将众多战俘留住近处,久必生变,不如躯之边远,开发疆土,子翼意下如何?”
蒋干说:“公瑾之言正合我意。只是强行驱逐,途中或逃,或叛,岂不生乱?”
周瑜说:“子翼有何高见?”
蒋干说:“闽中面临大海,山高路远。若派遣善于管理者引领战俘到那里与当地百姓一起屯田开发,即可安抚战俘,又可巩固疆土,免除后顾之忧。”
周瑜说:“善!闽中地域广阔,路远艰险,鞭长莫及,缺少管理。善管者,非子翼莫属。就烦子翼前往管理,如何?”
蒋干说:“既然公瑾以为我去可以,仍愿助一臂之力,我就去吧。”
蒋干为何提出引领战俘去闽中,又为何愿意奉命去管理闽中呢?
蒋干知道,闽中郡全境位于汉族地区内,是秦统一六国后设置的,治所东冶(今福州市区屏山东南麓冶山一带),区域广大,包含东瓯、闽越等大大小小的百越政权和部落(闽中郡包括当今的福建全部、浙江温州、台州、处州、粤东的潮汕、梅州、江西铅山等地)。
为了加强对闽中的控制,秦始皇派遣五军五十万军兵三征岭南,一面把部分闽越人迁移到内地,一面又把部分中原人派到闽中,使各个不同部落互相融合,形成了闽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互通交流。
然而,闽中置郡虽早,却有别内郡,汉朝刘安说,“闽越乃方外之地,自三代之盛,胡、越不与受正朔”,没有城郭邑里,“得其地,不可郡、县也”。闽中地“自秦时弃弗属”,也就是说,秦朝对闽中郡并非实际管制而是羁縻统治,闽中郡即当时未被征服的百越之地。
汉高祖时,正式承认为闽越国,封无诸为闽越王。
东汉末年战事不断,朝廷无暇问及,周边州府无意管辖,似乎成了失控地域。
蒋干认为,曹军战俘死里逃生,必感恩德,再以三寸不烂之舌,向战俘陈说,北回不死,也必遭重责之害;南迁娶妻生子,则可安居耕田之利,当愿随往。到后将其融入当地百姓,善加治理地方,即可躲避不休战祸,又使广阔疆域百姓安居乐业,所以愿意奉命前往。
本站已更改域名,最新域名: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