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策府人才济济,由此可见一斑。
和天策府这帮人闲聊扯皮了好一会,随着天边泛起鱼肚白,越来越多的‘大吏’赶到皇宫。
礼部尚书陈叔达,中书省最高官中书令杨恭仁,户部尚书萧瑀,刚刚接替殷开山成为新一任吏部尚书的封德彝……
殷开山和裴寂是一起来的,也是所有官员当中最晚来的。但在场所有人都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左右仆射可是名义上大唐百官的顶头上司,见到这二位,其余众人能做的也就是行礼。
而且二人一到,自然意味着闲聊时间结束。
该排队了。
与侯君集一同在后排站好,一眼扫过前面的那些老头,陈骏不禁嘀咕:“李渊手下这些三省六部的顶头上司,平均年龄没有六十,肯定也有五十好几了吧?想来李世民上位便要把他们送下去的原因,也不仅仅是让他们给天策府那群人腾位子。”
在六十花甲便算高龄的古代,一国决策圈九成大员都是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头,陈骏觉得眼前这幅景象颇为滑稽。
万一来个大风把这些老头都刮倒不起,大唐得乱成什么样子?
带着这种心思走进大殿,陈骏看到了一张张已经摆放齐整的垫子,就和不久前去东堂见李渊时的‘赐座’一个样。
各自在自己的座位边站好后,天子与太子终于缓缓走出。李建成步行至自己的太子座位,便和其余大臣一同行礼。
李渊右手一抬,君臣方才入座。
陈骏才刚刚上任,坐在人群中眼观鼻、鼻观口。但李渊开早朝却不是装装样子,从今年耕种一事说到各地税收,然后又提到多年征战人口流失的问题。
最末,也提到了和兵部相关事宜。
大唐虽然已经执掌天下,但天下各府的工作其实还在筹备,这些都要尽快建成。出列应答这些问题的自然是侯君集,陈骏也就在他身旁听着,盘算着自己上任后可能会参与的工作。
诸多琐事商讨一遍,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一个多钟头。
按理说差不多是要退朝了,但这时陈叔达身后的礼部侍郎突然起身:“呈启陛下,昨日傍晚有吴王使节入长安,臣已将其一行迎入馆驿。”
李渊这时顿了顿,开口:“既是吴王来使,择日可召其入宫。”
等他这话说完,‘抛砖引玉’的侍郎立刻退开,陈叔达撑着已经跪的发麻的双腿起身:“陛下,老臣听闻吴王此番遣使来朝,与秦王兵围徐元朗于河南,又命程咬金兵临吴境有关,吴王畏我大唐兵锋,望陛下准其入朝。”
话音落地,朝堂内的群臣都不由自主的望向陈叔达。
当然,只有一人例外。
吴王杜伏威会入朝来长安,陈骏早就知道。
当其他人看向抛出这么一个重磅消息的陈叔达的时候,他却是目光直视龙椅。
李渊神色可谓波澜不惊,就连眼皮都没抖一下。
想着吏部两人的先后起身,陈骏不难发现这种早朝呈禀,应该是早就有过预演,说不定昨天晚上陈叔达就已经和李渊商谈过了。
但今天还要把这事拿到早朝上来谈,与其说是让天子与群臣共议,不如说是趁着大家都在发个通知。
果然,陈叔达说完不到二三呼吸,李渊便开口:“诸位爱卿以为,朕是否该答应吴王入朝一事?”
连别人杜伏威究竟为何入朝都不问个清楚,就问答不答应。
这要是没事先排练剧本,陈骏打死都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