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庭广众之下,一贯自恃勇武的他,居然会被人一刀就杀掉,让他明白,自己确实是小看天下英雄了。
张易见典韦踌躇不动,就转身上马,然后对他说:“我欲去北方扫平边患,还缺爪牙之士跟随,汝欲随乎?”
张易第三次问他,典韦已经清醒过来,自己练得一身武艺,难道就留在这小地方,陪一帮游侠打闹厮混吗?不,当然要去战场上建功立业。
想通之后,就把双戟往后面背袋里一插,上前拉住张易马匹的缰绳,转头问张易:“主公,往哪里走?”
以前,面对各种称呼,张易都会校正,让他们喊自己老师,这一次,却没有。点点头对典韦说:“先去你家里吧。你随吾离开,总要去乡里报备的,你跟我走的是阳关道,这次就是你衣锦还乡,以后有乡党要投靠你,也得知道你在哪?”
张易点了一下,混在游侠中的那个密探,立刻会意,在边上叫到:“能不能一起带我们走,我们也想跟你去扫平边疆。”
其他游侠一听,也叫嚷着要跟着去。
张易点点头,对他们说:“你们今晚先回家告别,明天一早到典韦家集中,统一办理验照。”
典韦当然也需要贴心部曲,这些全部是年轻人,能跟着典韦混的,都是陈留这里游侠的佼佼者,只要训练两年,就是精兵。
典韦这帮人都不读书,也没听说过张易大名,等他们到县里办理验照时,见到那些吏员在张易面前,都非常谦卑,才知道遇上的真是大人物。
等张易要离开时,随手指着那个密探说:“吾等还要游历,就不带你们了,就你领头吧,想去的人,都带着他们去会稽,有人接待你们,好好训练,以后还会跟着典韦。”
张易下一站是颍川,就在陈留不远处,不让这些游侠跟着,是因为要拜访大儒荀爽。
大儒和这些游侠是两个世界的人,张易自己没有阶级观念,却不能让别人也接受。这可是当时的统治基础,张易好不容易弄出的名气,不想因为带着游侠,被大儒当成孟尝君一类人。
张易到颍川目的是找郭嘉,戏志才还有荀攸,郭嘉已经6岁,还没去颍川书院,后两人现在都在颍川书院里求学。
张易是来抢学生的,当然不能主动找上门,这个时候的私塾和后世的名校一样,门槛很高,一般人进不去,遇到聪慧的潜力股,他们也当宝贝抢的。
张易是兵家之后,家学是兵书,荀家是儒家,治学《论语》和《春秋》,能不能抢走戏志才,要看张易怎么忽悠,荀攸是荀家子弟,能不能带走他,要看荀爽的态度。郭嘉倒是不难,肯定已经用《弟子规》启蒙,自己只需要露面截胡就行。
张易很快就要出仕,荀攸和戏志才都和张易同年,刚好能带在身边,互相学习,一同进步。至于荀家的王佐之才荀彧,现在十三岁,当然继承家学重要,张易根本不敢想。
张易到了颍川,找人打听出城父路径后,就直奔城父而去。
张良祖上累世相韩,祖籍就在颍川城父,秦灭韩后,张良一直致力于复韩大业,在留地遇到刘邦后,才开始辅佐刘邦,功成名就后,要求封地在留地,虽然子孙后来失去爵位,但留地张氏却一直传了下来。
张易现在名声在外,到了颍川,当然要先回张良祖籍,凭吊先人,这是应有之义,否则就是不孝。
城父张氏底蕴深厚,虽然秦朝时受张良牵连,被流放很多人,汉朝四百年下来,城父依然大半人家姓张,听说留地张易来祖籍,城父人都争相围观。
《弟子规》被皇帝定为启蒙教材,却不让别人仿制,虽然有印刷的技术,但需求量太大,并不是随便就能弄到的,一书难求一点都不夸张,现在张易可是最火的时候。
带着礼物拜访当地族老,派人准备祭品,热热闹闹祭拜完祖先后,张易收到的拜帖,不下一百张,都是颍川有名望的人发出的。
张易整理拜帖,然后拈出一份,对族老派来服侍的管事说:“时间虽然紧,慈明先生相招,却不敢不去,替我备份厚礼,送往颍川书院,说我随后就当拜会。”
然后张易就把一包珍珠递给管事,这是张易教人养殖的,出门时带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