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honestyc.com
字:
关灯 护眼
龙城小说网 > 崇祯窃听系统 > 272 为百姓而战
推荐阅读:

272 为百姓而战

一直以来,大家都觉得,这天下是皇帝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朱家的。皇帝出征,也是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可是,如今他们第一次听到了这么一个说法,而且还是皇上亲口所说。

仔细想想,好像也是有道理。

皇上亲自出征,消灭了河套鞑虏,那么陕西那边的百姓,就再也不用担心河套鞑虏会入关打草谷,他们不用再遭兵灾;围剿了流贼,那么中原百姓就再也不用担心兵灾,日子也能过得安宁。从这个角度来说,皇上不就是在为百姓而战么!

想到这个,这些百姓也激动了,他们低声地互相传递这句话,再联系皇上之前所说话的传言,比如“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话,从而印证出一个结论,当今皇上,就是真正为民着想的皇帝!

于是,随着崇祯皇帝这次出征归来之后,他在京师的威望原本就高,如今更是又高了一个层次。如果有人在说皇帝的坏话,比如皇上铁血无情,比如皇上杀了好多人,抄家了好多什么之类的,就立刻会有京师百姓上去怼,甚至群起而攻之,不管这人是否身穿绫罗绸缎,不管这人是哪个府上,或者外地来的,都没有例外。

对于这些,崇祯皇帝倒还不知道,他在回了皇宫之后,就立刻审阅奏章。这个苦逼的差事是皇帝权力的象征,也是他通盘掌握全国事情所必须要做的。

让他担心的是,果然是没几个好消息。其中最坏的消息,就是江南遭受洪水之灾,淹没了好多城镇,主要是集中在长江沿岸。另外,广东那边,又遭了台风,很多房屋被刮到,百姓失踪,更不用说台风来得时候,不少渔民来不及躲避,就再也没有回来。

南涝北旱这句话,还真不是说说而已。

藩王主要集中在北方,这一次,通过压榨藩王府的钱粮,还有事先调集了粮食去北方旱灾区域,算是勉强能熬一熬的。可是,这南方的水涝,却又如此严重,让他不得不担心南方的民情。

看他忧虑的样子,首辅薛国观便奏对安慰道:“陛下,南方水涝,其实年年都有发生,不管怎么样,南方那边多吃的,不像北方这边一样,会发生后续连续的饥荒,扩大灾害的影响。”

看到皇帝还是皱着眉头,似乎一点都没有因此而轻松一些,薛国观便再次奏道:“事实上,这次的奏章上来之后,微臣查过这些年南方水涝的记录,有几年的情况比今年还糟,最终也都挺过来了!”

崇祯皇帝听了,便向他要了有关资料,仔细地看了起来。

确实如薛国观所言,往年有台风波及几个省份,甚至引发暴雨,不止淹了长江下游的情况发生。可是,崇祯皇帝却没什么影响。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奏章,再仔细想想,他便发现,以前的时候,灾情发生,都是事后再报,并且在文字说明上本着大事化小的写法。让看得人看了之后,就有了南方灾情其实没什么的感觉。

他并不知道,今年的灾情,比起以往,不但及时而且强烈要求朝廷赈灾,给人感觉南方灾情严重,和以往的做法不一样,正是由崇祯皇帝自己的原因引起的。

他当场摘了南阳巡抚的乌纱帽,以及那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话,都是迅速在全国各地传开了。湖广那边,水陆四通八达,更是传播快速。

那些地方上的官员听到之后,那敢再有隐瞒灾情,为了自己的乌纱帽,为了防止以为被皇帝查出来,同样摘了自己的乌纱帽,他们宁可把事情往严重里说,也不敢大事化小了。

当然了,至于灾情如此重大的原因,他们都会归结为天灾太严重,而不会说明是自己预防不当。比如事先没有加固房屋,比如没有兴修河道,巩固堤坝等等。

南方的灾情如此严重,崇祯皇帝身为后世人,当然也知道南方的台风、洪灾会有多少。事实上,哪怕有后世的预警机制,每年的百姓损失,还是难以估计的。

南涝北旱,全都是要重视的。否则,遭灾的百姓对于朝廷,就会少了一分向心力,严重的,就是又有流贼产生。

可是,赈灾就必须要有钱才行。崇祯皇帝一查大明皇家银行这边,却发现之前抄家晋商、权贵得来的银子已经所剩不多了。

北方的旱灾,兵灾,各地灾后重建,特别是边军所欠的军饷,都是很大的耗银大户。另外,崇祯皇帝曾有交代,兵仗局那边,要保持物资充足,打造军械不能影响,山东、山海关等地对虏战事的准备,也是一个耗钱大户。特别是山东那边,东江镇要重建,训练军卒,造船等等,也是一个耗钱的无底洞。

事实上,崇祯皇帝这一次出征,其实也耗了不少钱粮。不过亏了是全歼了河套鞑虏,有无数的战利品,按价值算起来,差不多能互相抵消了。

但实际上,光是那些战马,要消耗的马料等物资,就又多了一笔开销。所谓一个骑兵能养好多个步卒,并不是说说而已的。

财政上的难题,又要再次出现,这让首辅和户部尚书都非常担心。可是,他们却也知道,皇上已经给他们讲明过,银钱上的缺失,决不能通过加印大明皇家银行的银票来补充。

当然了,事实上,没有皇帝亲自下旨,他们谁也别想让大明皇家银行那边加印银票。

如今这个事情重新摆在了明面上,崇祯皇帝却没有多少担心。因为他有法子,能保证银钱的供应。不过暂时,他不打算公之于众,马上行动起来。因为,他想趁这个机会,趁机革新税制。朝廷国库的收入,必须要充盈起来才行。

于是,他先发出一道旨意,要求全国各地官员,必须要种植红薯,并且明旨交代,所种红薯,不得侵占目前已有粮田。也就是说,种红薯,必须是要在荒山野地里种植。而到时候收获红薯的多少,将会成为地方官员政绩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

至于如何种红薯,徐光启已经在《农政全书》中写得很清楚了。不管南北,都可以参考。而这,也是地方官员要熟悉《农政全书》的意义所在:对农事的帮助,太大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