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honestyc.com
字:
关灯 护眼
龙城小说网 > 我是宋哲宗 > 第七十四章 文臣武将
推荐阅读:

第七十四章 文臣武将

在大宋,枢密院官员也一直是以文官为主,其中枢密使必定是文官,武臣最多官至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而能进枢密院的武臣也是少数,最著名的就要数狄青了。

不过就算是狄青也是在宋夏战争中,立下卓越的战功。同时,朝廷中尹洙、韩琦、范仲淹等重臣都与狄青的关系不俗。范仲淹授以狄青《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以功升枢密副使。

这就能看出其中的差别了,狄青也是因为后来读书才能做到枢密副使的位置的。一般武臣能做到极致的位置也就是三衙都指挥使了。

三衙是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个衙门的统称。三衙都指挥使在民间更有太尉之称,分别称为殿前太尉、马军太尉、步军太尉,只不过,这在朝中并没有得到认同而已。在军中,三衙都指挥使分别有殿帅、马帅、步帅之称谓。

三衙管军,大宋军方的最高级别将领,为数仅有十数。三衙的正副都指挥使和都虞候(“三衙“长官都指挥使之下,各设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副都虞候各一员),以及上四军的两个四厢都指挥使。共十一个位置。

另外,大宋的禁军分为了上中下三个等级,中级军和下级军基本上沿用了大军、厢、军(团)、营(指挥)、都五级编制,但上级军没有沿用。

在中级军及下级军中,五个都组成一个指挥(营),兵力为500人。五个指挥组成一个军(团),兵力为2500人。十个军组成一个厢,兵力为25000人。两个厢组成一个大军,一个大军的总兵力为5万人。

在大宋的禁军中,捧日军、天武军、龙卫军和神卫军战斗力最强,因此被称为上四军。按照编制来说,一个军的总兵力有五万人,四个军应该有20万兵力才对。其实,上四军加在一起连五万人都不到。由于是最精锐的部队,大宋朝廷的要求是宁缺毋滥。因此,这四个军都没有满员,而且缺编严重。上四军的总兵力只有三万多人,还不到宋朝禁军标准的四分之一。上四军驻扎在京城开封周围,负责拱卫汴京城的安全。

在大宋,虽然说武将的地位低,但或许是出于提高武将忠诚度的考虑,大宋朝廷给高阶武将的待遇其实还是不低的。三衙俸禄基本上按照节度使、留后、观察、防御、团练使、刺史的官阶发放,三衙都副指挥使的俸禄甚至超过了宰相。

按照大宋俸禄,三衙都副指挥使与节度使的月俸在四百贯,禄栗更是每月一百五十石。而宰相、枢密使的月俸是三百贯,禄栗一百石。

至于说武官的品阶,其中节度使(从二品)、承宣使(正四品)、观察使(正五品)、以及防御使、团练使、刺史等(均从五品),或者是宋代新创的内客省使(正五品)、四方馆使(正六品)等等,低级军官为“某某副使”。但都是虚衔,仅仅表示俸禄数额。

就算是真正作为最高军职的朝廷“三衙”长官,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的“都指挥使”,正常只挂有个四、五品的官衔。而且明确文官可以管辖武官,而武官绝不得管辖文官。在品级比自己高的文官面前,武官只好俯首听命。

平日低调异常的武官们无特殊情况的都会现身于此次大朝会。只见大庆殿前,文武百官分站两列,右边站在首位的是首相吕惠卿,其身后依次是次相蔡确以及副相们,再后面就是六部官员们。六部官员按照品阶高低依次排列。

左边站在首位的是枢密院枢密使文彦博了,虽然枢密院官员多为文官,但越是在这样正式的场合中,越是要注重文臣领导武将这一大宋体制。

文彦博身后便是以王韶为首的枢密副使们了。紧随枢密院之后的便是殿前都指挥使王中正、侍卫马军司都指挥使李无畏、侍卫步军司都指挥使汪海洋,紧随他们之后的是三衙副都指挥使和都虞候、副都虞候以及上四军的两个厢都指挥使了。最后面依次分立的就是各厢指挥使了。

“臣等参见陛下”

“众卿免礼”

朝会见礼完毕,百官在各自站位上站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