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英台的父亲祝员外由于看不起家境贫寒的山伯,于是直接拒绝了对方的求亲。
英台知道这件事后,立刻哀求父亲答应这门亲事,并明志非君不嫁。
祝员外这才知道女儿竟然已经跟同窗梁山伯私定终身,顿时暴怒不已,将她关了起来。
还好英台身边有一个忠心丫环不想小姐继续伤心下去,于是冒险把消息通知了山伯。
山伯得知消息后,既心痛又感动,于是亲自来到祝家庄想跟祝员外当面谈一下。
然而祝员外不想见他,将他拒之门外。
山伯无可奈何之下,干脆把心一横,直接跪在了门口,直到祝员外肯见他为止。
这一跪就是两天两夜,山伯滴水未进,脸色已经变得十分苍白。但为了英台,他继续咬牙强忍着。
直到第三天中午,就在山伯快要支撑不住要昏倒的时候,门终于打开了。
原来,祝员外被他的诚心所打动,决定跟他见一面。
两人经过一番详谈后,祝员外看得出来这年轻人的确是真心喜欢自己女儿。
看在女儿英台的份上,他决定给他一个机会:只要山伯在三年内考上秀才,就把女儿英台许配给他。
山伯立刻答应下来,然后留下一封信给英台后,就回到山上开始拼命读书。
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日以继夜的苦读,山伯终于成功考上了秀才。
而祝员外也信守诚诺,把女儿英台许配给他。
两人在成亲拜堂之时,山伯紧紧抓住英台的手,露出了既憨厚又满足的笑容。
而头上披着红布的英台也用力握住他的手,从红布下方露出来的嘴角处,带着同样欢喜甜蜜的笑容。
整部戏到此终于大团圆结束。
台下所有观众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许多人的脸上更是露出了满足的表情。
当然,在这里看戏的都是出身良好的夫人小姐,是很注重仪态的。不会像外面普通百姓那样会因为看到精彩表演而大声叫好,最多也就是鼓掌表示欣赏而已。
许多看过原著的千金小姐们开始兴致勃勃地议论起这部戏,就连跟简书诗坐在一起的几位世家小姐也不例外。
“要我说,《梁祝》的结局改成这样也挺好的,至少不会看得那么难过。”
“我也这样认为。怪不得这部戏叫《梁祝改》,原来是指故事结局被改过了。”
“我当时就奇怪为什么会在这种大喜日子上演《梁祝》,原来是这样。”
“看到梁山伯和祝英台最后终于在一起,真的好感动啊。”
“对对对,我也是感动得不行。”
“阿诗,你怎么不说话?你不是也很喜欢《梁祝》这部话本吗?”
“我也不知道怎么说。我只觉得结局改成这样,好像少了些什么东西,只是我也说不清楚究竟少了什么。”
“对,我也这样觉得。虽然这结局看起来很好,但总感觉没有了原来的味道。”
“行了,你们就不要再细究下去了。这只是一部戏而已,没看到戏名本来就多了一个字吗?总之只要看得开心就好了。”
“好吧,你说得也有道理。虽然我更喜欢原著,但我承认这部戏的确演得很不错。”
“长春园不愧是京城戏班中的第一老字号,的确不同凡响。你们等着吧,这部戏很快就会红遍京城的。”
果然,这部戏很快就成了京城最火的一部戏。许多达官贵人家里办喜事时,都会请长春园来演这部戏。
长春园的陶班主不敢接太多,只接了几家得罪不起的,以及一早就预约好的人家。
即使是这样,也已经把整个戏班所有档期都占满了,一点空隙都没有。
其他戏班看到这部戏这么火,当然不肯放过赚钱的机会。既然别人不肯教,那就只能去偷师。
于是不少戏班想尽办法在长春园演这部戏的时候,找懂行的人混进现场去偷看偷学,尽量把台词、扮相、身段、动作、唱法等等都一一记住,然后再回来进行排练。
于是没过多久,京城越来越多戏班也开始上演《梁祝改》这部戏。
虽然跟长春园比还相差甚远,但至少也满足了许多有钱人家想请戏班在家中演这部戏的需求。
随着这部戏的爆红,《梁祝》这部原著小说再次迎来一波大卖。
到目前为止,已经印到了第五版,这在话本界来说是非常少见的。
就在《梁祝》持续大热之际,一本名叫《仙侠》的话本突然在全京城各家大小书坊当中悄然上架。
然而只要是见过这本书的人,都会不自自主地拿起来看看。
这本书之所以引人注意,那是因为在其封面的中间,多出来一条大概一根食指高的纸带。
在这根不算宽的纸带上,打横印着几个醒目的大字:梁祝作者池非最新力作。
不管是这条从未见过的腰封,还是上面所写的字,都足以让任何一个见过此书的人对它充满好奇,从而不自觉地拿起来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