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信息由于尺缩效应的影响,每隔一会初就能接收到。
亚光速的航行中,初由于自身携带的能量不多,因此无法将有效信息递送回起始恒星系统内的族群,但族群却有能力将信息递送给初。
发射源是那颗处在柯伊伯带被采集者殖民的星球,这颗星球的公转速度很慢,需要130年才能完成一次公转,因此也是起始恒星系统里距离航行中初最近的行星。
每间隔一段时间,这个行星上的采集者们就会将星球上所有的反应堆电能,通过超导体导入一个强开关内,进行定向超强脉冲的远程信息发送,横跨光年级别的遥远距离,追上亚光速状态的初。
这种电磁脉冲如果近距离扫到地球,一夜之间人类就会重新回归第一次工业革命阶段,所有的电器元件集体报废。
这个通信并不是专门给亚光速中的初说明恒星系统内族群的近况,没那个必要,而且很浪费能量,这个单向通信渠道建立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初完成亚光速变轨,安全进入这距离起始恒星五光年远的目标恒星系统。
在这里首先要说明一点,亚光速状态下的初没有能力判断自己究竟处在一个什么位置,它知道自己正在航行目标恒星,可究竟航行到了哪里,还差多远就能抵达,根本不可能知道。
定位有很多种方法,比如通过几个星体之间的距离变化,以此来判断自己的位置距离,亦或者是直接观测某一天体,以那个天体为参照物来确定自己的位置。
可是这些初都做不到,亚光速状态导致星虹现象的出现,所有的星光汇聚成宇宙彩虹呈现在初的前方,更别提通过观测外界来进行定位。
唯一有效的是雷达,然而碍于自身携带的能量限制,这个初也做不到,要知道雷达波要侦测的目标可是目的地恒星,要让一个雷达信号横跨光年级别的尺度,那需要的能量可是行星级别的,需要一整颗星球作为平台大量产能。
可初的质量才多少?一千克!就算把初用正反物质湮灭,产生的能量也不足以进行一次光年级别的雷达侦测。
而且即便能生成高功率的雷达波,可初的状态是亚光速,这意味着它只比光速慢至多百分之十,得到雷达波反馈的时候,它距离目标恒星将会非常近,最乐观的估计大概会只剩余百分之五左右的航程。
当然,也可能会是百分之零点五,甚至更低。
好在这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正因为知道该怎么去解决这样的问题,采集者们才会组织起这个跨恒星航行。
就像地球上的航天旅行,所面临的问题从来不是依靠某一艘火箭,某一个宇航员去解决,是一个集体共同努力并结合外在因素的结果。
现在的情况也是一样,参与这次跨恒星远航的采集者个体可不仅仅只有初这一个,它的身后是整个族群在支持它。
喜欢虫族是怎样炼成的请大家收藏:虫族是怎样炼成的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