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不得志的赵尚义,在得知江阴之战的结果后,整个人都变得神采奕奕了,嘴上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天下局势必将改变,如此英雄人物,怎可少了我赵尚义辅佐?”
一个月黑风高的日子里,赵尚义为自己的父母寄去了养老费和信件说明了自己的大志,又留下了告别信给自己的同窗好友,带着几日的干粮,一把剑几本书,骑着比驴大不了多少的马儿朝江阴飞奔而去。
.....................................
“迪米特里,有一个骑马的书生在队伍前面,似乎是想拦路。”
“一个人拦一支军队,准备无双?”
迪米特里显然误会了这个书生,毕竟这个年代有胆量拦在一支正在行军的全副武装的军队面前,不是超勇便是智障。
亦或是身怀特殊的任务。
赵尚义在前往江阴一路上的打听中,才知在江阴之战中击败满清二十万大军的英雄乃是泛海而来的西夷,心中不免有些失落。“倘若是汉家英雄该多好,明失其鹿,天下共逐,朱明享国运三百年,也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了。但是泱泱华夏,怎可沦落在胡虏手中,这神州大地,当属中华英雄享有……”
只是海口已经夸下,就这么灰溜溜的回书院?赵尚义打死不干,于是他便想到了另一个安抚自己和他人的借口:“利用西夷之兵,行恢复中华之实,教化这些蛮夷说汉话,行汉家礼仪……”
…………
想法很丰满,现实很残酷。纵然赵尚义做足了心理准备,还是碰到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局面,想象中西夷即使不三顾茅庐,也会表现出求贤若渴样子的场景并未出现,反倒是把赵尚义征用成向导。既然这小子孤身一人从书院跑到江阴,看图认路的本领想来不差。
“路上听闻将军欲回马尼拉,相必要先回泉州乘船,去泉州的路……”
迪米特里:“不不不,谁告诉你要去泉州,老子要去的地方是南京!”
“南京?”
迪米特里:“对,收复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