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honestyc.com
字:
关灯 护眼
龙城小说网 > 名承天下 > 第73章 胜败之因(下)

第73章 胜败之因(下)

“阿威,李二为什么会成功,相信你也知道不少,不过相比李二的成功者,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窦建德这样的失败者,我们要从这些失败者身上汲取教训,避免我们也出现类似问题,你说对不对?”杨蓉看着自己的爱郎,一字一句的说道。

“嗯,你说的不错,像窦建德这样失败者的经验教训才是我们最值得注意的……..”李承宗点头说道,“敢问夫人,窦建德,他哪里出问题了?”

“咯咯,他哪里出问题了?我跟你讲啊,窦建德的问题不少,这首先,就是他用人出了问题,而且还是大问题。他重视人才不假,手下也不缺文武贤才也不假,《旧唐书》记载:‘初,群盗得隋官及山东士子皆杀之,唯建德每获士人,必加恩遇。’所以很多人来投奔他,一时人才济济。缺人,是个问题。但人多了,也有问题:不同山头,如何平衡?不同诉求,如何兼顾?不同才能,如何配置?一言以蔽之: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搞好队伍团结问题。窦建德之败亡,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误杀了一文一武两个人:武是大将王伏宝,此人打仗非常勇猛,对窦建德也很忠诚,却被误杀。

这一段在我看过的《旧唐书》中有清晰记载:‘其大将王伏宝多勇略,功冠等伦,群帅嫉之。或言其反,建德将杀之,伏宝曰:我无罪也,大王何听谗言,自斩左右手乎?既杀之,后用兵多不利。’

王伏宝被杀,源于同事赤裸裸的嫉妒:你这么能,把我们摆到什么位置了?可能王伏宝情商也不高,恃才傲物,结果搞得一堆人都在说他坏话,联合起来诬陷他谋反。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窦建德选择相信了大多数人,于是便处死了王伏宝。

文的是宋正本。《旧唐书》记载:‘纳言宋正本好直谏,建德又听谗言杀之。是后人以为诫,无复进言者,由此政教益衰。’

这个正直的爱提建议的宋正本,也是死于同事的谗言!他的死,同样造成了恶劣的后果:没人敢在窦建德面前说真话了,大家更多是顺着他的心思,讲些他喜欢听的话。

更严重的后果是:王伏宝、宋正本两个勇敢正直的人,先后被谗言害死,意味着窦建德的团队,歪风邪气已占了上风,抢了话语权,这种格局,犹如定时炸弹,在决定窦建德和夏国命运的关键时刻,爆炸了………”杨蓉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然后看向李承宗,“阿威,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们在用人上可不要重蹈窦建德的覆辙啊………”

李承宗听了直点头,能否让手中的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实在是太重要了,自己可不能和窦建德一样在这个问题上发傻,李承宗认为这其实就是一个领导力的问题,而能否让部下齐心协力跟着干,则是领导力的重要标志。

前世的时候,李承宗看果一个管理学的教授的总结:让部下跟着干,有三重境界:一是让部下感受到恐惧,二是让部下感觉有利益,三是用共同的价值观来凝聚、激励部下。

纵观隋末群雄,大多数人停留在第一重境界:用恐惧来驾驭部下,譬如王世充,自从手下有个干将投降李唐朝廷后,他不去反思自己的言行,反而采用酷刑严厉控制——家里有一个人逃跑,全家不论老少都株连被杀,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只要告发就可免罪;又命令五家为一保,互相监督,如果有人全家叛逃而邻居没有发觉,四周的邻居都要处死;每当派遣将领出外作战,也把他的亲属拘留在宫里作为人质……

在这个年代,能够达到第三重境界的,也就只有李二一人了。历史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剑桥中国隋唐史》上评价说:“国家由一个精力充沛但聪明而谨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握着他的帝国,同时又一贯谦虚耐心地听取群臣,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见。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他的成就,而且由于他接近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另外还由于它表现了君臣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

推荐阅读: 以为自己是女人的男人 [网配]原来大神是个受 重生之兄有弟攻 不要不要放开我 这坑爹的人参 大着肚子奔小康 修仙道之——躲不掉的孽缘 不能动 运动裤下的秘密 尘慾香,夜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