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讯中得知,这些叛军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被戎人招降。
很多对贵族不满的庶家大族接受了戎人的提议,约定在三月桃花盛开之时反秦易帜。
这个消息,让当时还在床榻上的樗里骅立刻挣扎着坐了起来,对赵之海亲笔写了一封信件,告诉赵之海既然戎人可以在朝那起事,也定会同时在大原、泾阳、乌氏等地起事。
更为重要的是,与戎人占据各地相邻的朔方郡、河西郡、甚至是夏中郡都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
朝那或许只是戎人煽动秦国境内庶族百姓反抗的起点,虽然自己浇灭了他们的第一把火,但如果这把火在除了京畿、蜀北郡外的所有郡县都着了起来,那前有强敌叩门、后面庭院着火之下,大秦可真的危矣了。
这封信送出后不久,赵之海就向樗里骅回了信,对他所猜的情况颇以为然,同时要求樗里骅迅速北上返回清阳。
因为一旦后院着火,那么前门的敌人可真的就要来攻击了。
其实在未得到樗里骅的信件之前,赵之海就分析出朝那叛乱恐怕并不是朝那一城之事,所以他在原州火速向国君将此事以及自己的判断详细去信禀明。
同时,他也向各郡郡守发去训令,要求其郡各县严加守备,全国即刻进入戒严状态,除了加强宵禁等事项外,也建议国君与大庶长即刻启动“黑冰台”,对各县庶族大族严加监控。
秦国大庶长名唤邓子汶,此人并非出自雍、赵、方三大家族中,但其本身家族爵位也是从姚君时代就世袭而下的。
能做到这大庶长位置,邓子汶除开个人能力出众外,倒也是国君有意培养,制衡赵、方二家的手段而已。
大庶长赞襄国君,在职务上统领六部正卿,虽不直接管辖,但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六部正卿所批拟的政令,必须呈报并经大庶长明令示下方能实施,所以纸面权力颇大。
而且大庶长还有个杀手锏,那就是掌握着秦国上下闻风丧胆但又十分神秘的特务机构“黑冰台”。其麾下铁鹰剑士数量多寡除大庶长及国君外均无人知晓。
在做完这些事后,赵之海才稍稍的喘了口气,想想“黑冰台”那连自己都颇为忌惮的情报系统一旦出马,则这些藏在暗处的叛乱之辈定会被一一剿灭。
接到樗里骅的来信后,赵之海更加证实了自己的想法,但该做的他都已经做了,目下除了北方的戎军外,最大的威胁和敌人就是时间了。
待到樗里骅回到清阳后不久,赵之海就得到了原州大原、泾阳两县发现叛乱庶家大族鼓动百姓反叛的消息。
虽然在赵之海的提早准备与处置下,大原、泾阳两县的叛乱很快就被本地守军剿灭,但赵之海却眉头紧皱。
看来,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果如赵之海所料,在朝那叛乱被剿灭之后的数日间,朔方郡、河西郡、夏中郡三郡内数十座县城同时爆发了叛乱。
除朔方尚无消息传出外,各县向西京、汶水、原州三处所发来的救急军报如同雪片一般蜂拥而至。
而此后,虽然大多数县城的反叛被官军陆续剿灭,但还是有十余县的叛乱取得了成功。
这些县城内的百姓在庶家大族的带领下杀贵族、劫粮财,一时间搞得轰轰烈烈,让附近刚刚扑灭叛军的县城又开始闻风丧胆,惴惴不安,深怕这股叛乱之火再次波及到自己。
西京的秦公在收到这些告急军报的同时又收到了赵之海送来的书信,原本早几日发出的信件却因为路途遥远反而在河西、夏中两郡救急军报到来后才送达秦公的手中。
焦急的秦公此刻也是慌了手脚,尤其是河西和夏中那几座临近京畿的县城也发来求援军报后更是坐卧不宁。
他也知道方元恒和赵之海无论哪个都是远水不解近渴,而且大秦的军队早就被两人带走了十之八九。
焦虑的他立刻召集大臣们在玄武殿商议此事。
在玄武殿朝堂之上,秦公将赵之海的信件以及各地送来的求救军报向众大臣一一通示后,右更雍栾就成了所有人的希望所在。
而秦公的意思也是想让他这个叔叔能够出面,带兵戕乱,但却没有想到朝堂上的雍栾却如同入定一般,不论大家如何讲,他却在朝堂之上只是不发一言。
雍栾自己知道,剿灭叛军并非很难,这些反叛的百姓看似人多势重,但打起仗来便就是些乌合之众而已。
但此事所难之处却在于这些叛军分散于大秦各郡,他又如何能够在方元恒和赵之海被束缚在原州、秦岚之时穿过大秦疆域一一将其剿灭呢。
所以雍栾并不想做这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当秦公多次示意让雍栾领兵时,他便装作听不见、听不懂来应付秦公。
这可让朝堂上的秦公苦了脸。
无奈之下,秦公只好对堂上众人哀求似的说道:“可有哪位卿家能为寡人分忧啊。”
说罢,他用期待的眼光看了看堂内低头不语的众人,见良久之后还是没有人说话,秦公不免有些尴尬,正想再求雍栾时,却听此时堂内一人高声说道:
“君上勿忧,微臣有一良策,可解目下之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