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院士查房,查到了一个病人,正要办理转科手续,他拿过病历,翻了翻,就合上了,对负责这位病人的主治医生说道:“再讨论讨论。”
那位医生顿时惶恐,心中打鼓,难道自己误诊了?断然不会啊!
这名病人是一个58岁的男性,以“双下肢水肿、乏力6月余,伴轻微胸闷、气短”起病,起病2月后考虑神经系统病变,就诊于神经内科。行头颅磁共振未见异常,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08 g/L,血清白蛋白34.7 g/L,尿蛋白0.43 g/24h,甲状腺功能正常。心动超声提示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考虑多浆膜腔积液,给予利尿剂对症治疗,双下肢水肿、乏力较前无明显改善,胸闷、气短症状持续,考虑心脏病,遂就诊于心胸外科。
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双侧胸腔穿刺引流术,以帮助确定胸腔积液性质并缓解胸闷、气短症状。住院期间左侧、右侧胸腔分别引流出1180 ml、3050 ml淡黄色胸水,实验室检查均提示漏出液,细胞病理学检查未见恶性细胞。
穿刺引流术后患者胸闷、气短症状好转。鉴于冠脉CTA示对角支血管严重狭窄,给予阿司匹林、美托洛尔及阿托伐他汀等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为避免导管相关感染,于一周后拔除胸腔引流管,拔管后双侧胸腔积液又迅速产生。
虽真正的病因并未查明,但病人情况已有所好转,病人想要出院的时候,病情又反复了,现在就是咳嗽严重,咳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双腿凹陷性水肿,所以,这名主治医生建议,让其转入呼吸内科就诊。
这没错啊,其病征就是应该去呼吸内科啊!
这名主治医生忐忑了一会儿,又恢复了镇定。心说,陈院士应该也是讲道理的。我也不是有意要把病人给推走。
毕竟,科室之间也是存在竞争关系的。病人多,业绩就好,大家的工资奖金也多。但是,他想岔了,陈院士的境界没有那么低。对陈院士来说,帮助病人康复,解除病痛的折磨才是最重要的。什么钱不钱的,不值一提。
到了一定的地位,境界自然也来了,追求的东西、关注点等等,都不一样。
“你们都来看看,这名病人真正的病因是什么?”陈院士将手中厚厚的一沓病历资料递给学生们,让他们传阅。
那病人一听是院士级别的教授来帮他看病,顿时激动得不行,也不急着转科室了,又在亲人的帮助下,重新躺了回去。
他的亲属们,也都兴致勃勃地看着这帮朝气蓬勃的年轻医生们,据说都是研究生呢,还有院士带领,兴许,真能帮他们找出病因。他们的父亲(爷爷/老伴)可是被这个病折磨了将近一年呢!
折腾来,折腾去,搞不好,很多时候都嚷嚷着回去等死!
病房里人虽然多,还有围观的一些医护人员,以及其他病人和家属,但是很安静,只剩下研究生们翻阅病历的声音。
护士小姐姐还很细心地去将空气净化机的风量调大了一些,又稍微开了一点点窗。虽然有空调,但是人多了会感觉到闷。
足足二十分钟后,才有人发表看法。
“我觉得,应该去心内科吧。因为他的胸闷、气短症状一直都有,可以说是持续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现在的咳嗽、痰多,可能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并发症。其根子还是在心血管方面。嗯,心内科最合适!”这是一名胖胖的女生。
又一人摇了摇头,持反对意见:“根据其以往的治疗史,其病因不明,各种征象太乱,与其猜来猜去,还不如对症而来,先解决现在严重的咳嗽、痰多再说。这样病人也轻松一些。”
陈院士摇了摇头,点评道:“你这是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西医原本就因为这点被人诟病,可不能再这样做!”
这名男生羞愧。那名主治医生也羞愧,事实上,他们就是这样想的。根本找不到原因,不妨先去呼吸内科将咳嗽痰多解决了再说。
又有几人发表看法,有说应该去肾脏内科检查的,有说应该直接开腹探查的,等等,陈院士都不置可否。
见到大家为难的表情,陈院士心道,莫非这个病例,对他们来说,太难了?一想,确实是啊。这种病例,没有很丰富经验的医生很难找到正确的病因,至少也应该由副主任医师来诊断才是。
那名主治医生自己没搞定,也没上报,见到病人情况略微好转,又有咳嗽之类并发症,就想转到呼吸内科,简直是胡闹。事后,得找邓主任说说。
邓主任,就是心胸外科的科室主任。陈院士虽然不在这里担任行政岗位,但是其地位远远在科室主任之上。即便是院长见了,也要作弟子礼。
林夕想了想,就发表自己的看法:“回顾其既往的检查结果,有一张CT报告提示,患者心包膜增厚,我认为,应该考虑缩窄性心包炎。”
当即,就有人不屑,冷笑一声道:“你到底知不知道什么是缩窄性心包炎?这名患者有缩窄性心包炎所具有的颈部血管征等典型性征象吗?
有人立即附和,道:“就是。回顾病人的既往病史,其主要表现为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呼吸急促、胸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和双下肢水肿,这些对缩窄性心包炎来说,都是非特异性的,你凭什么就认为是缩窄性心包炎呢?诊断病人,可不能靠胡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