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太后原是先帝的淑妃,母家兄弟是兴安郡王,手握兵权。她比华梓倾想象中还要年轻,皮肤保养得极好,雍容华贵,光彩照人。眼角有浅浅的岁月痕迹,仍能看得出,她当年曾经是怎样一个明艳的女子。
华梓倾恭敬地上前,磕头请安,太后坐起身,叫南霜姑姑过去搀她起来。太后笑着赐了座,又听南霜添油加醋地夸了一番方才华梓倾是如何击落鸣蝉。
太后说:“你果然与那些闺阁女子们不同,哀家听皇帝说了你的事,若当真嫁给冯光,才真是委屈了你。冯家人做官做事都还算妥当,怎就教出这么个不成气的儿子!”
华梓倾忙说:“太后和皇上救了臣,臣无以为报,愿为皇上牵马坠镫,服侍太后打扇捶腿,太后莫嫌臣粗笨才好。”
“你手劲儿太大,一石头能从那么高的树上把蝉打下来,哀家可经不住你打扇捶腿。哀家有南霜她们服侍,已经足够了。”
太后在笑,南霜她们也跟着默笑,华梓倾略有些难为情,身为女子,她怀疑自己是不是太粗鲁了点。
太后听她自称为臣,想起她在兵部当差,又宽慰她道:“皇帝已经和裕亲王说过了,你只管安心在宫中多住几日,不必挂念差事。看这时辰,皇帝也该过来了。”
她刚说完,门上的人通报皇上来了。
华梓倾起身站立,转头看去,皇帝一身玄色的常服,肤白俊美,风度翩翩。他虽体弱偏瘦了些,却并不影响那震慑全场的气度,自带清贵,有种灼灼的风华。
两下见过礼,皇帝落座,淡淡地对她说了声:“来了。”
太后笑道:“你俩长大了,就生疏起来,其实,你们小时候就见过面的,可还记得?”
华梓倾童时曾随祖父入宫,她与当时的五殿下年纪相仿,先帝便命人带了她去淑妃跟前。俩孩子一块儿玩过,只是年深日久,那时他俩都太小。
“梓倾曾对先帝说,五殿下生得好看,我长大便要嫁他。”太后说完,华梓倾默默地窘了。
太后又说:“后来再入宫时,她不说这话了。先帝问她,不喜欢五殿下了么?她说,五殿下不好看了,他掉门牙了。”
这话说完,皇帝也默默地窘了。
一会儿,他抿了口茶,回道:“这些事,朕都不记得了。”
他自穿越而来,脑子里装着他和原主两个人的记忆,已经是超负荷了。国家安危,民生大计,他一下子要考虑的事太多,那些无关紧要的记忆,他都懒得去想。最让他遗憾的是,关于他自己是怎么死的,怎么穿越的,还有些好像很重要的事,他至今都想不起来。
华梓倾悄悄舒了口气,这些糗事她也想不起来,大家都忘了最好,不然太尴尬。
此时,李成禧进来禀报。安亲王差人送来两个美人,说是皇上大婚在即,理当多些准备。
这话说的隐讳,华梓倾没听懂,但太后和皇帝却是懂了。皇帝耳根微红,没作声,太后浅浅一笑,大有深意。
“安亲王这个老狐狸,就属他心眼儿最多,倒也细致入微,竟比哀家还想得周全。皇帝的养心殿里,也是该添几个人了。”
皇帝自幼体弱,为了让他安心静养,便迟迟没往他那儿派过教人事的嬷嬷。直到四年前,少年天子登基,他就像一夜之间换了个人似的,太后觉得,也可能是国家大事压得他喘不过气。教人事的嬷嬷去过了,也安排过暖房的宫女,但皇帝对这些事儿,却似乎是完全没兴趣。
如今,皇帝十八了,为了早日亲政,他今年必须大婚。安亲王最懂揣摩上意,人家瞌睡他就递枕头,皇帝大婚前,总该有些体验的,总不至于等到帝后圆房时,让皇帝手忙脚乱,全不得章法。
“什么细致入微,还不是揣着私心的,”皇帝冷淡地扯了下嘴角,“秦开泽和曹涵家的女儿都在选后的名单上,只有安亲王沈梁是皇亲,女儿当不了皇后,又没个贴心的外甥女,只能送美人。”
太傅秦开泽、沛国公曹涵、安亲王沈梁,正是三位辅助大臣。皇帝要亲政了,大家都忙着抢后位,往后宫里塞自己的人。
太后抬头说:“叫她们进来吧。”
香风阵阵,两名美人款款下拜,一个姓姜名浣雪,一个姓齐名映月。
华梓倾做为吃瓜群众,坐在旁边细细打量,还别说,这俩人长得挺不错,真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皇帝艳福不浅,一下来俩,能左拥右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