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中并不繁华,除了一个大集之外大多是居民的住所。秦扬随着猎户们来到集市,看到路旁包子铺里热气腾腾的笼屉,才想起来师父给他带的东西。他从背后拿下包裹,在里面摸了摸,拿出一根金条。
这根金条是老者十年前带进山里的,曾经在训练秦扬蹲扎马步时,让他用一根手指撑着这根金条来锻炼。现在秦扬走出大山,金条就作为钱财被他带出来了。
可这一拿不要紧,马上就被身边的人注意到。试问,一个穿着朴素又面相生分的少年,手持如此财宝,怎会不被人惦记?
秦扬正要过去买几个包子吃,不知从哪里钻过来三个流里流气的人,挡在他面前。
“小子,跟哥儿几个去那边聊聊?”
秦扬见眼前几人有意无意地看向他手中金条,眼中难掩贪婪之色,就瞬间明白了怎么回事。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人心险恶啊!
秦扬心中无奈,看来师父说的是对的,只不过没想到刚下山就遇到了。
然而秦扬并不慌张。他看了看混混们指的方向,心中暗暗琢磨,一会将三人打晕后如何处理,不要闹的鸡飞狗跳。毕竟他初来乍到,最好还是不要惹出太大的是非。
“走,咱们去那边没人的地方说话。”
秦扬刚要动身,却看到一个猎户从前面跑过来,挡在他和混混中间。
“你们几个天天不学无术、好吃懒做,就知道偷鸡摸狗,祸害外地人,真是把镇子的脸都丢尽了。”
几个混混一脸晦气:“高正,你也是半个臭外地的,少管闲事!”
这个叫高正的猎户并不退缩:“如果不是念在曾经是塾中同学,我早就揍你们了。赶紧走开!”
“他娘的,真烦,走了。姓高的,你小心点!”
三个混混放了狠话,灰溜溜地走开了。高正转过身,对秦扬笑了笑:“让你见笑了,这几个是我们镇上不争气的东西。”
秦扬这才看清高正面貌。他看上去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生的人高马大,但眉目又几分清秀。
“多谢出手相助。现在已经晌午,不如一起吃顿饭?”
高正看了一眼秦扬的金条,言辞之间也有些震惊:“真想不到你竟然会随身带着这么贵重的财宝。就算要花出去,也该找镇上的钱庄换成银两再说,寻常饭馆哪里找的开这么多钱。不过钱庄在南边,这顿饭我请你,吃完饭你再去兑换吧!”
秦扬看出高正是敞亮之人,也不矫情。两人就在包子铺坐下,点了二十来个包子和两碗汤。
高正夹起包子一口吞下,大嚼几口,见秦扬看着他,不好意思地说:“今早忙了一上午,耗费的体力有些多,所以吃的粗鲁了些——”
秦扬二话不说,也夹起来一个包子,一口吞下。两人嘴里边嚼边对视,不禁都笑了起来。秦扬和高正本就年龄相仿,如此一来更加亲近。
高正又端起碗喝了一大口汤,随后放下道:“我娘说过,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咱们这个年纪的人,正是最费粮食的时候。正好,一会我给她也带几个包子回去。”
一番闲聊,秦扬也大概了解了高正的情况。
高正祖籍在北方齐国,后逃难到楚国,他的母亲是楚人。高正的父亲几年前因病去世,现在家中除了母亲外,还有个十一岁的弟弟。本来他之前上过书塾,想走考取功名这条路,但父亲去世后,他只能肩负起家中重担,靠打猎来养家糊口。
不过高正并非自怨自艾的人,讲完家中情况,他只是笑了笑:“今天只能请你吃顿包子,一会我去拿回猎物的酬报,送到家中去。”
秦扬正要接话,只听集市上传来一阵骚乱。循声望去,见一个身着戎装的兵士,手持一张榜,高声叫嚷:“凡湘北镇户籍者,每户出一男丁,三日内前往镇东行营报道!”
秦扬不禁疑惑,问:“发生了什么事?”
高正叹了口气,回答道:“晋国来犯,据说有八十万人。现在举国征兵,家中有男丁者都要参军入伍。”
秦扬听闻,细细回想起师父为他讲的天下大势。
晋国在楚国正北方,雄踞中原地带,北拒胡夷,东邻齐国,西接强秦。晋楚国界为西江平缓之段,不存在天险,两国大军都可过江而入侵对方。
百年来,两国交战不断,各有胜负,大多争于西江两岸。最近一次大规模的交战,正好是十年前。那场战争楚国略胜一筹,攻下了西江北岸原本属于晋国的数座大城。而师父曾断言,晋国绝对不会允许中原的门户被楚国占领,一定会再度发动战争,将楚军赶回西江以南。如今看来,之前的话已经应验。
秦扬琢磨了一会:问高正道:“这么说,你也要被征召进军营?”
高正苦笑了一声:“是的,不过我并非因参军而纠结。国家危亡,匹夫有责,此时自然应该投身行伍,保家卫国。可惜......”
秦扬心中明了,高正必定是因为家中弟弟年幼,还需要他来养家。想到这里,他拿出金条,塞进高正手里。
高正愣了一下,问:“你这是干什么?”
秦扬笑了笑:“这东西我也用不到了,你拿去给你家人。”
高正原本面露不解,忽然间恍然大悟:“你是要——”
“你说的对。既然要立志做大丈夫,此时就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高正见秦扬目光坚定,又低头看了眼手中金条,随后下定决心:“好!他日如果博得功名,今日之事再做报答。”
吃完饭,秦扬和高正一起去镇南,将金条折换成了银两,送回高正家中。看到高正母亲不舍而泣的模样,秦扬也想起自己的母亲,不忍再看,独自走出去在外边等候。
过了没多久,高正带上行囊出来,两人直奔镇上的楚军行营。到了行营门口,虽然秦扬并未报上家中情况,不过此时急召新兵,只做了简单的录名记户,就给二人分发了军服和护甲。
二人进了行营后,看到数百个新征入伍的男子已经到了校场上。众人脸色不一,大多看起来诚惶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