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唐代,开国皇帝李渊下令规定道教在儒家和佛教之上,高宗李治亲赴亳州参拜老君庙,玄宗更是诏令道士视为宗室,位在亲王之下。
开元年间,凡天下观总数一千六百八十七所,道教也进入了极盛时期。此时,儒学已经只是与道教、佛教并列的学问之一,日益式微。
后来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对儒家思想进行新的注解,撰写了一系列言之有物、影响深远的散文,以重铸儒学,但虽三分天下,却再无独尊之势。
此当为宋明理学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而后,经过宋朝程颢程颐明朝朱熹对理学的不断完善,才真正形成了理学这个中华民族史上第一种完善的哲学思想体系。
想到此处,赵煦突然醒悟过来,既然自己有先知的优势,为什么不从中引导理学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理学能为己所用?思路一打开,各种想法也就纷至沓来。
首先,要着重论述理学中关于气节的理论,
或许,还可以通过引导让王阳明的心学提前问世也未尝不可啊?毕竟知行合一这一真理对人思想的洗礼可是非同凡响的。
之后就是考虑如何去做的问题了。
作为北宋教育家、理学奠基人之一的程颢此刻正在朝担任镇宁军节度判官、监汝州酒税、监察御史等职。但程颢此人确实个不折不扣的保守派官员,不可取。
而同样作为理学奠基人之一、又是教育家的程颐此刻正以“处士”的身份潜心孔孟之道,又招收大量学生从事讲学活动,思想并不像程颢那样守旧,或许可用。
而程颐在史上也正是赵煦的老师,以程颐为师继承理学并将之完善,以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等理念为骨架,形成全新的更为完善理学岂不是名正言顺?
而程颐之兄程颢又是个顽固的保守派,以程颐为师岂不正合保守派心意,毕竟二程是不分家的。
赵煦对此真的是越想越兴奋,可惜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赵无极和刘猛回到偏殿,见赵煦正在发呆,又因为事情紧急,便直接带着人到密牢提审黄俊贤等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