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张煌言,他们一个在暗中,一个或明或暗,已经为反清大业筹备已久,亲眼目睹过不少仁人志士死在清狗的追捕中。他们的志气和行事自然是久经考验,在鞑子的地盘上做秘密战线的工作,把他们磨砺成”百战老兵“。他们本以为这样丰富的人生经验足以把眼前这个小年轻一阵忽悠,却不料学贯兵法家的赵尚义,同样不是善茬。
”收复南京后,我主必需封侯,督军,节制东南六省兵马,总览东南军务,否则我主兵强马壮,绝无与诸位共享南京的必要。“
赵尚义便是这样的人,他没有那么多大义凛然的口号,他只是赤裸裸的把利益摆在台面上。
张煌言立刻反驳道:“不可能,倘若你主是汉人,这也未尝不可。但你主是西夷,倘若授予如此大权,万一反叛朝廷,自立为王,重现永嘉之乱该当如何?我们绝不能赶走鞑子,又引来西夷。”
“哼,你说我主非汉人,质疑我主忠心。却不看看过去的江北四镇,还有孔有德之辈,皆大明官兵,在八旗大军面前只会摇尾乞怜,毫无忠义之心。倒是我主,自崇祯四年为大明新军教官以来,说汉话,知汉家礼节,披甲执锐为大明而战。江阴城下杀得满清二十万大军肝胆俱裂,也是自万历年满洲起兵以来我大明的第一胜。放眼四海,还有比我主更忠义?更能肩负兵事重任之人?”
张煌言被赵尚义的话呛的做不得声,这也是因为张煌言还不够厚颜无耻的原因,因为就事论事的话,的确没有比迪将军对南明朝廷做出贡献更大的人了。再说迪米特里的履历也被各方势力查的越来越清晰,从小被汉家父母收养,拜读在夫子门下学儒家经典,知书达理,允文允武,忠义无双,敢爱敢恨(感谢系统的包装),若非那身西夷面孔,当得上是堂堂汉家英雄。
“这般英雄,为何会是西夷呢......”张煌言已经无心反对赵尚义,只是默默叹气道。
柳如是开口了:“你主的要求,我替夫君和东南士绅答应了。”
“河东君!”张煌言大声喊道。
“我知你主讲名声,珍惜名声,喜欢签合同。”柳如是努力做出平静的语气说着,她何尝不知自己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会让自己背上怎样的骂名,但君子有所不为有所为。复明大业,有人要牺牲性命、牺牲家人,而河东君只需要牺牲美名罢了,又怎会舍不得呢。柳如是心里想着,继续苦笑着说道:
“我会草拟一份详细的合同,一式三份,内容不多,但需昭告天下。我要你主迪米特里,与天下人约法三章:一、一生忠于大明。二、待收复南京后,你主带头,全军改汉姓、行汉礼,学汉语,尊儒尊孔。三、鞑子一日不退出国境,北伐大业便一刻不停。”
赵尚义愣了片刻,最后发自内心的向柳如是行了个礼,说道:“河东君大义,胜过朝堂衮衮诸公。即便世人不理解夫人,后人总会理解。”
“但求问心无愧即可。”柳如是已是彻底平复了内心,波澜不惊的说道。
...............................
这场由几个小人物参与的会谈效率进行的很高,没有太多太多的扯皮环节,即便他们都不确定自己背后的主家会不会同意这样的决定,但是他们偏偏倔强的想要抛开那些不信任,愿意与其他势力达成合作。小人物们利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带来的信息差,决定了未来历史的大走向。